[发明专利]大型预硬型塑料模具钢模块组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9538.9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6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春;党卫东;吴俊;闵永安;汪宏斌;图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18;C21D1/84;C21D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预硬型 塑料 模具钢 模块 组织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塑料制品制造的大型预硬型模具钢模块组织控制方法,属合金钢热 处理金相组织结构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一般是在含碳0.2~0.5wt%中低碳钢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Cr、Mn、Mo 等合金元素进行合金化,有的也添加有Cu、Ni、Al、B等合金元素,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 有3Cr2MnMo、3Cr2NiMnMo和10Ni2MnCuAl等。预硬型塑料模具钢一般采用的制造方法是 在钢锭锻打制成模块后,经淬火获得马氏体或者马氏体+见氏体组织,最后回火调整硬度在 28-38HRC的范围,以便机械加工制作模具。
制造大型预硬型塑料模具钢需要大型钢锭,由于钢锭巨大,其凝固组织偏析严重,锻造 加工、组织控制技术难度大,容易出现粗晶、微裂纹等缺陷,而且粗大的组织会造成生产过 程中无损检测可靠性降低,在传统的预硬化淬火热处理时孔隙性缺陷还容易延伸扩展,造成 废品。
潘健生等人的专利(专利号200410017025.9)“模具钢的贝氏体淬火方法”,对于中碳、 铬、镍、锰、铝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工件,提出在奥氏体化后进行空冷或相当于空冷冷却速度 的氮气气氛中进行冷却,使工件表面和心部均在400℃先后发生转变获得贝氏体组织,并获 得在40±1HRC范围内的硬度。此方法预硬化后可获得贝氏体组织,工艺性良好,但未涉及 模块锻后组织控制。
刘宗昌等人在“718塑料模具钢的组织和预硬化处理”(《特殊钢》,2002年4月,Vol. 23.No.2:43~45)文中指出,有效厚度为100~500mm718钢锻轧后的模块油淬难以淬透,, 得到马氏体+贝氏体组织,或完全为贝氏体组织,淬火马氏体经过回火得到的回火托氏体组织 均匀细小,而淬火贝氏体的回火组织较粗大,影响模具的加工和使用性能。
以上文献分别提出一种模具钢的贝氏体淬火方法和贝氏体回火组织晶粒粗大的特征。而 对于有效尺寸大于200mm的大型塑料模具钢,淬火一般获得贝氏体或者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 织。本发明根据塑料模具钢的相变特性,通过对模块锻后冷却速度、二次奥氏体化加热速度 和冷却过程等各环节的控制实现晶粒大小、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制品制造的大型预硬型模具钢模块组织控制方法。
本发明针对大型塑料模具钢,在其钢锭锻造成模块后根据钢材的相变特性进行控制冷却, 然后在低温炉中保温,使模块中的奥氏体发生充分转变。
将模块以适当速度再次加热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控制冷却,避免高温铁素体和珠光体的 析出。当模块表面降至350~200℃后缓冷,从而获得贝氏体或者贝氏体+马氏体混合组织, 晶粒大小5~8级。
最后根据需要,在300~600℃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调整模块硬度至28~38HRC范围 内,截面硬度差小于±2HRC。
本发明一种大型预硬型模具钢模块组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过程和步骤:
(1)将塑料模具钢钢锭入炉加热,加热温度1180~1250℃,保温时间控制在1.5-2.2D小时(D= 截面厚度mm/100mm);模块截面越厚、越宽,系数取上限;保温结束后在1150~900℃温度 范围内,采用两镦两拔工艺锻造成模块;
(2)锻造完毕,模块置于垫块上控制冷却,在设定的温控点为准,其冷却速度控制在30~80 ℃/h,锻后使大模块以较快冷速冷却,以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并避开高温铁素体和珠光体析 出;当温控点温度降至380~330℃后控制冷速在20~50℃/h下冷却。温控点温度降至300~ 250℃后,将模块装入温度为250~350℃的加热炉内,保温时间0.3~0.6D小时,以减小模块 心部和表面温度差,减缓组织应力,确保心部奥氏体完全转变;
(3)保温结束后进行升温,在模块表面温控点温度达到750℃之前,采用较慢加热速度,在 40~70℃/h之间,以减缓热应力;根据塑料模具钢加热速度与晶粒大小的关系,在750℃~奥 氏体化温度之间采用较快速度80~150℃/h进行加热,控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奥氏体化温 度一般在820℃~920℃之间.保温时间1.5~2.5D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95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化铁炉的炉底门关启装置
- 下一篇:火灾实验炉炉门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