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线状监测网络的节能MAC与路由跨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9548.2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2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严军;朱渝林;沈明华;张雪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52/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线状 监测 网络 节能 mac 路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线状监测网络的节能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路由跨层方法,利 用本方法,不仅保证传输的健壮性和可靠性,而且实现节点的低能耗,长寿命。尤其适用于 物理线状监测网络及电池不易更换场合。
背景技术
目前低速无线组网领域各层都有大量的方法,包括MAC实现如典型的802.15.4,SMAC, TMAC等,路由实现如AODV,DD,LEACH等。然而针对线状监测网络场合,简单采用两层 结合并不能达到能耗和可靠性最优的特点,尤其对节点能量有限,不易更换电池的场合,可 能造成节点早死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的后果。
此外,现在工业上运用比较成熟的无线组网的Zigbee协议,其主要适应于星型结构,其 协调节点通过超帧结构来同步周围的节点实现通信,在线状场合,无法用一个中心来同步所 有节点,从而直接用成熟的Zigbee协议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现今 应用得越来越多的,线状场合如管道监测,道路监测,燃气组网抄表,该提出一种具有针对 性的,适应性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耗能,高可靠性的用于线状监测网络的节能MAC与路 由跨层方法,专门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线状网络场合,实现监测。本方法能够实现,周期性地 对网络监测所有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传至汇聚节点,若网络中发生节点损坏的现象,则通过 跨跳的方法实现网络的健壮传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线状监测网络的节能MAC和路由跨层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有节点预先按照物 理位置,配置逻辑ID;通信由端节点发起,MAC协议基于睡眠唤醒机制实现,且唤醒方法为 群唤,被唤醒的节点具有根据收到数据中的ID和方向信息自动判断是否睡眠或者继续侦听, 节点在选择下跳节点时,路由层根据MAC层数据中上一跳节点信息自动选择下一跳;邻居节 点在被呼节点无回复情况时,可跨跳应答;当前节点融合以前所有节点数据并向下一级传输, 从而减少发送无用信息,提高能耗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以下具体步骤来实现:
(1)首先我们根据节点的位置对其进行逻辑ID编号,ID编号规则为按物理位置的左 右顺序逐跳加一,从而节点可判断其两个方向上最近的邻居节点。我们将线状网的数据汇集 的两个方向分为正向汇集和反向汇集,在进行数据汇集时,每跳节点发送的数据并不包含路 由信息,汇集由最远端(最左或最右端)节点发起汇集。所有节点平时都采用睡眠唤醒的方 式,节点间采用通过异步唤醒方式通信。
(2)汇聚由线状网中端节点发起,汇聚发起端节点先发送足够长的唤醒序列,长度需大 于节点的睡眠侦听周期,待唤醒序列发送完毕,发送一帧握手帧,然后处于侦听状态等待目 的节点的应答。
(3)被唤醒的节点根据发起节点的ID判断,若为其目的节点,即发起节点的一跳邻居 节点,则保持侦听直至收到发起节点的握手帧,从而建立与发起节点的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其他所有被唤醒节点则一直保持侦听状态。
(4)若被唤醒节点虽然不是本跳目的节点,但却是下一跳目的节点,且在收到发送节 点的唤醒信号后,并未侦听到本跳目的节点的回复,则主动应答,与发送节点建立连接,完 成跨层传输。
(5)前跳的目的节点在完成上一跳数据的接力传输后,成为下一跳的发起节点,作为当 前跳节点,该节点融合前面所有的数据,生成新的数据包。启动传输时,当前跳节点先发一 帧试探帧,若有应答,则直接建立连接,进行下一跳数据传输,否则,按照发起节点相同方 法发送唤醒序列,进行下一级汇聚传输。
(6)被唤醒节点根据接收到的MAC数据,唤醒序列中的ID信息和方向信息判断自身 情况,判断自己是否目的节点,当为目的节点时,等待发送节点的唤醒序列发送完毕,回发 应答帧,与呼叫节点建立连接并通信。如果不是目的节点,但出于数据汇聚方向上,仍然保 持侦听。
(7)若被唤醒节点虽然不是本跳目的节点,但却是下一跳目的节点,且在收到发送节 点的唤醒信号后,并未侦听到本跳目的节点的回复,则主动应答,与发送节点建立连接,完 成跨层传输。
(8)回到第(5)步,并重复步骤(5)-(8),直至线状数据链路汇聚完成。 数据传输至另一端汇聚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9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