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淡水池塘移养鲻鱼控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9741.6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阳清发;陈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淡水 池塘 移养鲻鱼控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近岸河口海洋鱼类移养控制自然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藻类含量的方法,是适用于内陆水库、山塘、池塘、人工湿地系统等富营养淡水水体环境中防控高藻水出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输入自然水体,自然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池塘养殖投料多,粪便和残饵大量积累,每年夏秋高温季节,水中藻类过度生长,蓝藻水华频频爆发,恶臭难闻,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失衡,影响渔业生产。
目前国内外的控藻方法有三类:一类是易造成二次污染和残留但见效快的化学法;一类是费时费力成本很高的物理法;还有一类是生物法,生物法因除藻成本低,没有副产物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特殊的有机体控制藻类或藻类食物链组成成分的生长。在生物方法中,土著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水体中恢复率一直不高,凤眼莲等外来植物会造成物种入侵,使用微生物控制藻类存在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国外通过投放肉食性鱼类或人工捕捞来去除水体中食浮游动物的鱼类,提高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种群数量来控制藻类含量,此方法在大水面和深水体中作用不明显,成功率不高。国内通过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直接滤食水中藻类进行控藻,但是由于鲢、鳙仅对大型藻类能有效滤食,小型藻类却迅速增长,往往使得水体中藻类总水平和叶绿素浓度较处理前更高。近年,养殖环境清洁工程得到迅速开展,其核心是以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和对底质沉积性废物有摄食作用的腐屑食性动物为清洁生物,强化环境清洁功能,降低养殖环境和生存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深度、彻底控藻的目的。
鲻鱼是一种近岸河口海洋鱼类,以藻类和腐屑物质为食,它只能在海水里繁殖,但经过逐步淡化驯养后可以到淡水中生长。专利和文献中至今未见移养到淡水池塘环境中用作清洁生物,净化水环境,控制蓝藻爆发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池塘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缺乏,蓝藻频频爆发,影响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供一种淡水池塘移养鲻鱼控藻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存在二次污染,由于鲻鱼在滤食藻类的同时也吞食腐屑物质,比鲢、鳙净化处理效果更彻底;它们在淡水中只能生长而不能繁殖,不会带来物种入侵,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能增加比鲢、鳙更优质的养殖水产品,增加经济和社会价值。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淡水池塘移养鲻鱼控藻方法,在池塘养殖水体中移养鲻鱼;移养前经过逐步淡化处理,使其适应淡水生活环境,淡化的规格为养殖年龄24个月内的鱼种,最好是全长2-5厘米的鱼种,然后采取就近或远距离保活运输方法转移到需要净化的水环境中养殖;移养的鱼按不同的年龄分级或混合移养;根据水环境中鲻鱼的生物量密度情况逐年捕大留小。
本发明由以下步骤完成:①鲻鱼的淡化:将1-24个月月龄大小的鲻鱼移养到特定养殖容器中,确保溶氧充足,然后逐步添加淡水,排除部分咸淡水,降低养殖水环境的盐度,逐步使鲻鱼鱼苗鱼种完全适应淡水养殖环境;淡化最佳年龄为1-6月月龄,淡化所需时间1-15天,月龄越大淡化速度越慢;②已经适应淡水环境的鲻鱼鱼苗鱼种就近或远距离保活运输到富营养化水体,按月龄或全长大小分级放养;③2-5厘米的鲻鱼鱼苗每亩面积放养50-500尾,让其自然生长增殖,环境中每立方米的容量达到10-300克能彻底地滤食藻类,同时吞食 水环境中的腐屑物质,达到更彻底控藻的目的,鱼体重超过1000克和每立方米环境容量大于300克时进行捕捞,也可根据情况适时提前捕捞。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与现有的控藻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不存在二次污染,引进的鲻鱼在淡水中不能繁殖,不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风险。同时捕捞收获的鲻鱼将水中藻类、一部分氮磷等营养盐和底质中部分腐屑物质带出水环境,净化水体并能产生一定的附加经济效益。
2.本发明的益处在于利用引入的鲻鱼在滤食藻类同时,还吞食腐屑物质,更彻底的净化环境,更有效降低藻类生物量,达到控制藻类含量和减轻富营养化的双重目的。
3.本发明中鲻鱼为腐屑食性鱼类,在生态系统中起到清淤的作用,将淡水水域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运到水中,使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结构更优化和合理,额外增加淡水水域沉积物有机质的输出率。
4.本发明在淡水池塘移养鲻鱼的实验以及在上海地区湖泊围隔实验证实控藻和净化水环境的效果明显,藻类含量比对照水体减少70-85%,周年有效控制了富营养水体蓝藻水华的爆发。
5.本发明在控藻时单位水体所需移养的鱼类数量比其他方法更少,减少控藻操作时搬运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97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盘中餐成品菜肴快速烹饪方法
- 下一篇:一种药用滁菊品种的选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