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00009.6 申请日: 2009-12-04
公开(公告)号: CN102086593A 公开(公告)日: 2011-06-08
发明(设计)人: 彭慧胜;孙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
主分类号: D06M15/227 分类号: D06M15/227;D01F9/12;C08F238/00;C08K7/06;C09K9/00;D06M101/40
代理公司: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吴桂琴
地址: 20043***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具有 优异 性能 纳米 复合 纤维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涉及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变色性能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碳纳米管(CNTs)因其独特的结构以及优异的机械和电学性能已经被广泛的研究1-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中最多的是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基的复合材料1。在功能材料领域碳纳米管常被用来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电导率,这些纳米复合材料典型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溶液法,即将碳纳米管和聚合物混合溶液根据不同的要求涂成膜或者制得粉末4-6。但实践显示,是按上述方法制成的碳纳米管在溶剂挥发后容易聚集,而且无规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导致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不能充分发挥碳纳米管良好的机械和电学性能3,7,8,该问题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例如尼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低于93MPa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在室温下只有10-6S/cm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研究公开了碳纳米管可以由高度有序排列的碳纳米管正立列纺成宏观可见的碳纳米管纤维11-16,这种碳纳米管纤维为制备提高机械强度和电导率的复合材料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合成方法。

聚二炔(PDA)由于其合成方法简便和独特的传感性能被广泛地研究。典型的制备聚二炔的方法是通过自组装和随后的光致聚合,聚合得到的聚二炔是蓝色的,可以通过外界刺激转变为红色,这些刺激因素包括温度17-20、pH值21-25、离子26、溶剂27或者配体作用28-30。聚二炔在外界刺激下变色的原因是聚二炔的共轭链长变短17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涉及如下参考文献:

(1)Moniruzzaman,M.;Winey,K.I.Macromolecules 2006,39,5194-5205.

(2)Meyyappan,M.Carbon Nanotubes: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2005,CRCPress.

(3)Ajayan,P.M.;Tour,J.M.Nature 2007,447,1066-1068.

(4)Islam,M.F.;Rojas,E.;Bergey,D.M.;John,A.T.;Yodh,A.G.NanoLett.2003,3,269-273.

(5)Barrau,S.;Demont,P.;Perez,E.;Peigney,A.;Laurent,C.;Lacabanne,C.Macromolecules 2003,36,9678-9680.

(6)Bryning,M.B.;Milkie,D.E.;Islam,M.F.;Kikkawa,J.M.;Yodh,A.G.Appl.Phys.Lett.2005,87,1619091-1619093.

(7)Schmidt,R.H.;Kinloch,I.A.;Burgess,A.N.;Windle,A.H.Langmuir2007,23,5707-5712.

(8)Yao,Z.;Braidy;N.,Botton,G.A.;Adronov,A.J.Am.Chem.Soc.2003,125,16015-16024.

(9)Gao,J.;Itkis,M.E.;Yu,A.;Bekyarova,E.;Zhao,B.;Haddon,R.C.J.Am.Chem.Soc.2005,127,3847-3854.

(10)Du,F.;Scogna,R.C.;Zhou,W.;Brand,S.;Fischer,J.E.;Winey,K.I.Macromolecules 2004,37,9048-9055.

(11)Zhang,M.;Atkinson,K.;Baughman,R.H.Science 2004,306,1358-1361.

(12)Zhang,M.;Fang,S.L.;Zakhidov,A.A.;Lee,S.B.;Aliev,A.E.;Williams,C.D.;Atkinson,K.R.;Baughman,R.H.Science 2005,309,1215-121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