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0182.6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魏杰;刘昌胜;贾俊峰;刘琨;蒋忻;张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56;A61L27/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钟华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孔骨 组织 修复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氧化镁、氧化钙和氧化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镁含量为17%~33%;所述的氧化钙的含量为25%~40%;所述的氧化硅的含量为33%~50%;百分比为各成分摩尔数占成分总摩尔数的百分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为:在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上,在横坐标2θ为29°之间有1个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2θ误差范围为±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孔径为2~2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的比表面为200~500m2/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还负载生物活性因子或药物。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将镁源、钙源、硅源和表面活性剂,溶于溶剂中,加酸或碱,搅拌,得溶胶,将溶胶陈化,干燥,焙烧脱去表面活性剂,即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源为是硝酸镁、氯化镁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硅源为正硅酸乙酯、正硅酸甲酯和硅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钙源为氯化钙、硝酸钙和醋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镁源的摩尔百分比为17%~33%,镁源的摩尔百分比是指镁源占硅源、镁源和钙源总的摩尔量的百分比;所述的硅源的摩尔百分比为33%~50%,硅源的摩尔百分比是指硅源占硅源、钙源和镁源总的摩尔量的百分比;所述的钙源的摩尔百分比为25%~40%,钙源的摩尔百分比是指钙源占硅源、钙源和镁源总的摩尔量的百分比;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按硅源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计为1∶0.0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水或乙醇水溶液,其中乙醇的浓度为质量分数10%以下但不含0;所述的酸为盐酸;所述的碱为氨水;加完酸或碱后体系的pH保持在2~10;所述的搅拌的时间为4~7小时;所述的搅拌的温度为30~70℃;所述的陈化的温度为12~50℃,陈化持续时间为45~50小时;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100~120℃,干燥持续时间为10~14小时;所述的焙烧的温度为600~800℃,焙烧持续时间为4~8小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介孔骨组织修复材料在制备人体骨组织损伤和/或缺损的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1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电蓄热供暖装置
- 下一篇:可复用型微悬臂梁式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