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2130.2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宇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杰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00 | 分类号: | B66B1/00;B66B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约 电梯 识别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安装在商场、超市、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的电梯,在运转的过 程中,很多时候都没有人上下,但电梯仍然在空运。这使得很多地方 的电梯利用效率低,而电梯都使用大功率电动机,全社会那么多电梯, 如果都存在上述现象,就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因此,提出一种电 梯自动节电装置或节约型的控制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就是当有人走到 电梯口要上电梯时,电梯就会自动启动,当呼叫楼层已没人搭乘时, 电梯就会自动立即停止,不再有空载的情况。从而达到节电的效果, 同时也会大大减少电梯的磨损和电梯的维修费用。
近年来,已经相继提出了多种电梯节电装置或者节约型电梯的控 制模式。中国专利(公开号)CN1966381A提出了一种电梯自动节电 装置,通过在电梯口设置磅秤式的机械传感器,来触发时间设定开关, 从而控制电梯的运行,避免出现空载现象。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01249915A,提出了一种电梯系统、操纵信息传输方式及手持电 梯操纵装置,通过手持电梯操纵装置操纵电梯的运行,避免了接触式 操纵,使电梯能够提前到达用户所在的楼层,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鉴于上述研究现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及其 实现方法,既避免了电梯的空载现象,又可以调控搭乘时间,因此, 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同时,还提供了 一种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种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它包括设置有电梯操作盘的电梯轿 厢、设置有电梯呼叫装置的电梯门厅、电梯系统服务器及电梯通道, 该系统包括如下部分:
摄像装置,它是用来摄录电梯门厅附近,搭乘电梯的人员状况的 功能结构;
人像判定模块,它是与前述的摄像装置相连接来获得摄像结果, 并根据获得的摄像结果判定电梯的停靠状况的功能结构;
电梯状态触发模块,它是与前述的人像判定模块相连接获得电梯 停靠状况数据,并选择电梯触发状态的功能结构。
进一步,该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摄像装置、人像判定模块、电梯状态触发模块,设置在前 述的设置有电梯呼叫装置的电梯门厅上。
所述的摄像装置,设置在前述的电梯门厅的电梯呼叫装置上。
所述的人像判定模块、电梯状态触发模块设置在前述的电梯系统 服务器上。
对应着每个楼层的电梯门厅,分别设置有摄像装置。
所述的人像判定模块,包括标准停靠模块、停靠判定模块、目标 停靠模块,其中,
标准停靠模块,它是预先建立的依据摄像结果设定电梯停靠状态 及停靠时间的模块结构,包括停靠状态子模块和停靠时间子模块,
停靠判定模块,它是与前述的摄像装置相连接获得摄像结果,并 结合标准停靠模块判定电梯停靠状态及停靠时间的功能结构,
目标停靠模块,它是与前述的停靠判定模块相连接获得电梯停靠 状态及停靠时间的模块结构。
一种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的实现方法,所述的一种节约型电梯识 别系统如前面所述,该方法包括有如下制作步骤:
步骤1,通过摄像装置摄录电梯门厅外人员的状况;
步骤2,依据步骤1获得的摄录结果,由人像判定模块判定人员 的存在状态,并得出电梯的停靠状况;
步骤3,通过电梯状态触发模块,在人员存在的情况下,取为触 发状态A,在人员不存在的情况下,取为触发状态B;
步骤4,将步骤3的触发状态结果,发送到电梯的系统服务器中, 来执行电梯的停靠状况。
进一步,该节约型电梯识别系统的实现方法,还包括如下技术特 征:
在触发状态A的情况下,电梯在相应的楼层停靠,在触发状态B 的情况下,电梯在相应的楼层不停靠。
对应着步骤2的人像判定模块,可设置标准停靠模块、停靠判定 模块、目标停靠模块,由停靠判定模块与摄像装置相连接获得摄像结 果,并结合标准停靠模块判定电梯停靠状态及停靠时间,得出目标停 靠模块。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杰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杰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2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的人细胞生长抑制基因THAP11及其应用
- 下一篇:河流时空自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