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3252.3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1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权;刘伟;丁树义;王小军;焦书浩;王飞;刘素杰;崔海龙;杨文明;郭戈;张欣;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
主分类号: | G08B13/186 | 分类号: | G08B13/186;G01D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任清汉 |
地址: | 065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干涉仪 区域 入侵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保护区域大小和对入侵报警位置信息精度要求不同,由光纤干涉仪在保护区域的边界布设一个或多个防区,并对保护区域形成至少一个完整的包围,多个防区经过串联或者并联同样构成对保护区域的一个完整包围;光源发出的光经过传输光路到达光路适配器,由光路适配器分束后分成多路,分别对应于多个防区;在每一个防区内,都有平行于边界的一道或以上的防线,该多道防线在纵深上有间隔隔开,每道防线由一路光纤干涉仪组成;检测每个防区光纤干涉仪两臂内传输的光信号相位差值,对保护区域边界可疑扰动事件特征进行判别,信号特征符合入侵行为特征模式时系统判定振动信号的位置并产生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在每个防区内布设一道以上的光纤干涉仪构成多道防线;当布设多道防线时,固定的某一道或者几道防线探测到有疑似入侵的振动信号产生时,激发系统到一个警戒状态,在系统处于警戒状态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其它防线的信号探测情况系统做出是否报警的判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还在时间上设定一定长度的警戒状态延续时间,当系统在警戒状态延续时间内传感光路探测到符合入侵行为特征模式的信号发生,系统发生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防区的串联是指相邻防区之间没有重叠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防区并联是指多个防区有一定的重叠,空间相邻防区在具有一定重叠的同时在沿边界方向上有一定的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干涉仪为迈克尔逊干涉仪或马赫曾德干涉仪或迈克尔逊干涉仪和马赫曾德干涉仪的混合使用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干涉仪在保护区域边界仅为一个防区时为迈克尔逊干涉仪或马赫曾德干涉仪或迈克尔逊干涉仪和马赫曾德干涉仪的混合使用方式或塞格纳克干涉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在每个防区内,每个光纤干涉仪的光纤干涉仪的传感臂I(4)、光纤干涉仪的传感臂II(5)在一根光缆内的相同或者不同的束管内;或将光纤干涉仪两臂设置在不同的光缆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干涉仪的传感臂I(4)、光纤干涉仪的传感臂II(5)在空间上为相邻或者交叉或者有一定程度的分离;相邻是并排形式或者双绞线形式;交叉是两根光缆交织构成渔网状网眼的结构形式;有一定程度分离是指两根光缆并行布设,两根光缆之间存在有一个距离间隔的布设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干涉仪的传感臂I(4)、光纤干涉仪的传感臂II(5)的每个干涉仪光路是直线型或弧线型布设或者是S型曲线布设或螺旋线型曲线布设或上述几种的混和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区域防入侵方法,其特征是在每个防区内,多道光纤干涉仪布设时传感子缆是全段敏感的,从母缆(1)中分出光纤干涉仪(2)布设,而后进入母缆1内由传输光纤3传回;或是在传感子缆内经过一定距离传输后再开始设置光纤干涉仪;多道光纤干涉仪布设时可以将一道光纤干涉仪设置在传输母缆内,从母缆(1)中分出光纤干涉仪(2)布设,而后进入母缆1经传输光纤(3)传回;或每道防线均对应于一根传感子缆,从母缆(1)中分出光纤干涉仪(2)布设,而后进入母缆1经传输光纤(3)传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2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补式色偏补偿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三维虚拟环境中书法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