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能电力线报警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3312.1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屈智明;康健;黄志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新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G08B25/00;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新杰 |
地址: | 5114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能 电力线 报警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全能电力线报警方法,其特征是采样放大电路通过接口电路连接在电力线路上,采集负载端电压变化率,再输出到单片机进行分析和计算,单片机对负载端电压变化率和一定时间内是否有电压回升情况判别,产生的判别信号,输出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能电力线报警方法,其特征是接口电路,采样放大电路,单片机构成负载端电压进行变化率检测,接口电路连接外电力线路,采样放大电路连接在接口电路上,单片机连接在采样放大电路上,线路电压变化通过采样放大电路采集到的信号,输出到单片机电路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负载端电压的忽然降落,线路的端电压波形是下降极快且在一定时间内又没有接着按一定规律回升时,就判定为是并线盗窃发出报警;当电力线路上发生导致负载端电压的忽然降落至0,就判定为是剪线盗窃发出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能电力线报警方法,其特征是单片机一方面将报警信息通过GSM模块传给报警中心,另一方面驱动声光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能电力线报警方法,其特征是接口电路由输入接线端、防雷过压放电管、二极管组成接口电路,输入接线端为板上型4桥接线端子连接在防雷过压放电管上,通过二极管整流连接采样放大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能电力线报警方法,其特征是单片机由集成电路U1组成,集成电路U1连接采样电路和报警信号的远程传输的GSM模块,U1用3个I/O口作输入口,集成电路内进行A/D变换,1个I/O口作为输出口连接声光报警,1个I/O口作为输出口连接蜂鸣器,单片机串口与GSM模块的串口相接。
6、一种全能电力线报警装置,其特征是由接口电路,采样放大电路,单片机,GSM模块、无线遥控模块构成,接口电路连接外电力线路,采样放大电路连接在接口电路上,单片机连接在采样放大电路上,线路电压变化通过采样放大电路采集到的信号输出到单片机电路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单片机控制GSM模块进行报警信息的传输,同接收来自GSM模块的检测命令,通过系统自检触发采样放大电路产生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能电力线报警装置,其特征是接口电路由输入接线端、防雷过压放电管、二极管组成接口电路,输入接线端为板上型4桥接线端子连接在防雷过压放电管上,通过二极管整流连接采样放大电路,单片机由集成电路U1组成,集成电路U1连接采样电路和报警信号的远程传输的GSM模块,U1用3个I/O口作输入口,集成电路内进行A/D变换,1个I/O口作为输出口连接声光报警,1个I/O口作为输出口连接蜂鸣器,单片机串口与GSM模块的串口相接,采样放大电路由分压电阻、滤波电容组成,对接入并已整流的三相电压进行分别降压采样,并滤波平滑,然后输送到单片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能电力线报警装置,其特征是由输入接线端IN、防雷过压放电管DI1-DI3、电感L1-L3、压敏电阻SR1-SR3,Db1-Db3组成接口电路,采样放大电路由分压电阻R1-R9、滤波电容C1-C3组成,对接入并已整流的三相电压进行分别降压采样并滤波平滑然后送单片机,U1为PLC935单片机,U1使用3个I/O口作输入口,1个I/O口单片机28脚、R14、R15、R16、R17、Q1、Q2控制声光报警,1个I/O口单片机27脚、R14-1、R18、R19、R20、Q3、Q4完成控制蜂鸣器,R10连接单片机和GSM模块控制GSM模块的开关机,R11、R12连接单片机和GSM模块的串口,LED、R23、R22、Q5完成GSM模块工作状态指示,1个I/O口单片机26脚、无线遥控器模块YJ2,T1工作变压器,Db4为整流桥,U2完成及其外围电阻和电容完成对电池充电,U3、C8、C9提供5V电压,L4、U4、C10、C11为单片机提供3.3V电压,U5、R29、R30、C12、C13为GSM模块提供4.2V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新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新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3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风速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