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3318.9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2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来;曹明章;孔建;王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8 | 分类号: | A01N47/38;A01N43/54;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上的病原真菌,尤其是一种杀 菌组合物,更特别的是适用于防治子囊菌亚门病原真菌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外 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 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 状物。
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中国主要的白粉病 有由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 (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 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引起的葡萄白粉病;由榛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 由蔷薇单丝壳(Sphaerotheca pannosa)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
瓜类白粉病和禾谷类白粉病是瓜类生产和禾谷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初 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 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病菌的闭 囊壳。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 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禾谷 类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
在白粉病的防治上,主要依赖三唑类、甲氧丙烯酸酯类等高效、持效期长 的药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 同时药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对食品安全也造成不利影响。
为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寻找具有预防和延 缓抗性产生并能有效对付抗性病原菌的防治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防治病原菌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但目前开发 一个新农药需筛选1万~1.2万个化合物,耗资1.2~1.5亿美元,开发周期为5 ~10年,很难赶上病原菌抗性产生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 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咪鲜胺是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对于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 有特效。咪鲜胺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引起作用。虽然不具内吸作用,但 它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 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 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柑橘炭疽病、蒂 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香蕉炭疽病、叶斑病,芒果炭疽病,花生叶斑病, 辣椒、茄子、甜瓜、番茄等蔬菜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草莓炭疽病,油 菜菌核病、叶斑病,蘑菇褐斑病,苹果炭疽病,梨黑星病等。
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和二甲嘧酚是嘧啶类杀菌剂,为腺嘌呤核苷脱氨酶 抑制剂。有内吸性,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 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可以防治果树、蔬菜、花卉、禾谷类作物的白粉 病。
目前,咪鲜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或二甲嘧酚)复配应用于防治病 害尚无人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的农药 组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农药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农药组合物,其中的活性成分为A(咪鲜胺)和B(乙嘧 酚或乙嘧酚磺酸酯或二甲嘧酚)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咪鲜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或 二甲嘧酚)作为活性成分,添加一定辅料配制成一定剂型的农药组合物,产生 了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 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施药用 工和成本,也减小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2)本发明组合物中的两种 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或克服病原菌的抗药性,延长单 剂的使用寿命;(3)本发明组合物防治子囊菌病害的同时能兼治其它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3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