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的旋转接触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3951.8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斯特凡·辛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脱 颖;张景烈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旋转 接触 连接器 | ||
1.一种用于电缆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包含
支架(2),所述支架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
至少两个轴承(4、6),所述轴承以相互同轴且相互保持轴向间距的方式 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其特征在于,
通孔(8)以沿轴向朝向所述至少两个轴承(4、6)的方式从第一支架端 部(10)向第二支架端部(12)延伸穿过所述支架(2);
所述至少两个轴承(4、6)的第一轴承(4)在与所述第一支架端部(10) 相邻的第一支架部分(2/1)内设置在所述通孔(8)的第一孔末端部分(8/1) 内,并且所述第一轴承(4)具有内体(4/1),所述内体设有轴向的轴承贯穿 开口(4/3);
围绕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环(4/2)的自由空间(14)很大,这为第一 电缆(20)的第一电线(20/1)留出了位置,以便所述第一电线连接在所述外 环(4/2)上;
设置导电材料制成的插头(22),所述插头能够插入所述第一轴承(4)的 所述内体(4/1)的所述轴向的轴承贯穿开口(4/3),并且与所述第一轴承(4) 的所述内体(4/1)形成电的插接连接,并且所述插头具有插头部分(22/1), 第二电缆(30)自所述第二支架端部(12)起延伸至所述通孔(8)的第一电 线(30/1)能够连接在所述插头部分上;
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连接套筒(32)设置在第二支架部分(2/2) 上,所述第二支架部分(2/2)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架端部(12),并且所述通孔 (8)的第二孔末端部分(8/2)延伸经过所述第二支架部分(2/2);
所述至少两个轴承(4、6)的第二轴承(6)具有内体(6/1),借助所述 内体,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套筒(32)上,其中,所述第二 轴承的所述内体使得所述连接套筒(32)的套筒部分(32/1)敞开,所述第一 电缆(20)的第二电线(20/2)能够连接在所述套筒部分上;
围绕所述第二轴承(6)的外环(6/2)的自由空间(34)很大,这为所述 第二电缆(30)的第二电线(30/2)留出了位置,以便所述第二电缆(30)的 第二电线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6)的外环(6/2)上;
所述至少两个轴承(4、6)从其所述外环(4/2、6/2)直至其所述内体(4/1、 6/1)是连续导电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轴承的至少一个是滚动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轴承的至少一个是滚针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轴承(4)具有无内环的滚针轴承衬套,其中,滚针与滚针 保持架一起构成所述内体(4/1)。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筒(32)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架(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筒(32)通过所述第二轴承(6)的内环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8)在所述第一支架部分(2/1)具有直径扩大了的第一孔末端 部分(8/1),所述第一孔末端部分(8/1)自所述第一支架端部(10)起延伸至 所述支架(2),并且具有配合于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直径的直径,从而所 述第一轴承(4)能够自所述第一支架端部(10)起插入所述第一孔末端部分 (8/1),其中,所述第一轴承(4)的所述外环(4/2)在所述第一孔末端部分 (8/1)内与所述第一孔末端部分(8/1)建立插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2)的外周边内形成纵向槽(64),所述纵向槽(64)平行于 所述通孔(8),并且在两个端部上敞开,所述纵向槽(64)能够接纳第一电缆 (20)的第二电线(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9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