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4367.4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4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路器的跳闸装置的构造。
背景技术
当前,在空气断路器中作为附属装置而具有电压跳闸装置。电压跳闸装置与开关机构部的跳闸杆相邻配置,如果向电压跳闸装置内配置的线圈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电压,则将推杆从线圈的内部押出,此时,通过由推杆压动跳闸杆,从而可以将断路器设为断开。
另外,还具有一种欠压跳闸装置,其与电压跳闸装置相反,在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电压的状态下,将推杆拉入至电磁线圈中,但如果施加的电压小于规定值而成为欠电压(或者无电压)的状态,则将推杆从线圈的内部押出,通过压动跳闸杆,从而将断路器设为断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685号公报(第3-4页、图4、图6)
发明内容
在上述电压跳闸装置中,如果向线圈施加电压,则将推杆押出,而在欠电压的状态下,必须将推杆拉入。与此相对,在上述欠压跳闸装置中,如果施加电压,则将推杆拉入,而在欠电压的状态下,必须将推杆押出。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由于在电压跳闸装置和欠压跳闸装置中,各自使用不同的线圈,所以部件种类增加,组装工序变得复杂。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将电压跳闸装置和欠压跳闸装置的不同点抑制至最小限度,使结构部件通用化。
在本发明的断路器中,跳闸杆具有:第一杆部,其向旋转轴的外围延伸;以及第二杆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杆部隔着所述旋转轴向相反侧延伸,即使将电压跳闸装置的推杆从线圈中押出,也不与所述第一杆部发生干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仅通过变更推杆就可以构成电压跳闸装置和欠压跳闸装置,所以可以实现其他部件的通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空气断路器的侧剖面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电压跳闸装置使空气断路器进行动作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L字形状的推杆和跳闸杆的形状的概略的斜视图。
图7是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的空气断路器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欠压跳闸装置使空气断路器进行动作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欠压跳闸装置的T字形状的推杆和跳闸杆的形状的概略的斜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压跳闸装置的推杆部和跳闸杆的形状的概略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3的空气断路器100的侧剖面图。在图1中,空气断路器100具有开关触点部200和开关机构部300。开关触点部200被收容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基座框体1中,与用于触点部的开关的开关机构部300连接。
跳闸杆2是开关机构部300的一个结构要素。通过将该跳闸杆2向既定的方向押动而使其转动,由此驱动开关机构部300,使开关触点部200断路。由此,将空气断路器100设为断开。电压跳闸装置3配置在该跳闸杆2的上方。
电压跳闸装置3具有前端的侧剖面为L字形状的L字形状推杆6,其前端从电压跳闸装置3向图示下方突出。
杆部2b及杆部2c从跳闸杆2的旋转中心2a向图示的左右两侧延伸。在杆部2b上,如后述所示,设置切槽2d,在该切槽2d中使L字形状的推杆6的一部分通过。图2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压跳闸装置3,将空气断路器100设为断开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如图2所示,如果L字形状推杆6从图示的下侧押动跳闸杆2的杆部2c,使其围绕旋转中心2a转动,则驱动开关机构部300。
此外,杆部2c和杆部2b一体地构成,如果使杆部2c围绕旋转中心2a向某个方向转动,则杆部2b也向相同的方向转动,相反地,如果使杆部2b转动,则杆部2c也向相同的方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43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选择存取点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收紧挂钩的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