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热精锻模具钢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4827.3 | 申请日: | 200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褚作明;金康;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22C38/24 | 分类号: | C22C3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锻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热精锻模具钢。
背景技术
热作模具钢工况条件复杂,模具型腔表面受急冷急热作用,易出现热疲劳失效。特别是热精锻模具,在工作时,模具型腔表面与炽热金属接触,加上成形时摩擦生热,模具表面温度可高达600~700℃,易发生软化压塌、热磨损等;而当炽热的金属件取出,模具迅速冷却,模具型腔表面受拉应力作用,易出现开裂等。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热精锻模具钢主要有3Cr2W8V和H13钢。钨系的3Cr2W8V具有高的抗回火软化能力和高的热强性,但其塑性韧性、导热性及热疲劳性能较差;铬系的H13钢在韧性塑性方面优于3Cr2W8V,但实际用于热精锻模具时,又常因热强性和热稳定性不足,出现热磨损或压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高于3Cr2W8V和H13钢的新型热精锻模具用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热精锻模具钢,包含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
C:0.35~0.45, Si:0.1~0.3, Mn:0.4~0.6,
Cr:2.5~3.5, Mo:1.9~2.2, W:2.0~3.0,
V:0.8~1.0, S≤0.020, P≤0.020,
余量为Fe。
本发明的热作模具钢其成分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C: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一般为中碳钢。以H13含碳量为基,为获得够用韧性支持下尽可能高的热强性宜选偏高的含碳量。本发明钢含碳量0.35~0.45%为H13中上限。
Cr:淬火后,铬固溶于马氏体,可提高钢的抗回火软化能力。通过形成碳化物,铬可提高钢的淬透性。但过量加入铬,对阻碍碳化钒析出有阻碍作用,会降低钢的热强性,并引起碳化物偏析,降低钢的冲击韧性。
Mo和W:钼的加入,可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热强性,并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但钼加入过多,将引起碳化物偏析,降低钢的韧性。钨的加入,可提高钢的热稳定性。一般钨含量控制在2.0~3.0%,钨含量过高,热强性不会有明显提高,而钢的韧性会有所下降。
V:钒可降低钢的过热敏感倾向。钒的碳化物硬度最高,颗粒细小分布弥散,可促进钢的二次硬化效果和抗回火软化能力,提高钢的热稳定性。钒含量过高,在二次硬化温度范围内回火,钢的塑性、韧性将明显降低,钒的加入量一般不能超过1%。
Si:硅的加入,可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基体强度。硅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但能提高回火时析出特殊碳化物的弥散度,适量的硅还可以改善钢的韧性。
Mn:锰除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外,还可消除有害元素硫的影响。
S和P:是由原材料带入的有害元素,会使钢的脆性增大。控制硫和磷的含量分别在0.020%以下,并且含量越低越好。
本发明钢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适用于高温、高负荷、急热急冷条件下的热精锻模具,与3Cr2W8V和H13钢相比,使用寿命提高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钢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分别冶炼3炉本发明钢和2炉对比钢(3Cr2W8V和H13各1炉),并用于同一种气门热精锻模具。本实施例所述钢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表1本实施例钢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4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