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5399.6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2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雅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7/06;B66B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陈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特别涉及具有与轿厢连接的控制电缆的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一般构成为:连接轿厢和井道设备的控制电缆(引线)的一端与井道连接,另一端与轿厢连接,从而悬吊成大致U字形,该控制电缆与电梯轿厢的升降联动地上下移动。关于控制电缆,根据所需的导线数或弯曲半径的不同,分别使用多个种类的控制电缆。所谓弯曲半径,是决定控制电缆悬吊时的U字形的、与控制电缆的柔性有关的参数。
现有的控制电缆(引线)包括:电力供给线和信号传送线,它们用于在轿厢和设置于机房内的控制盘之间进行电力供给和信号传送;以及加强线。在这样的控制电缆中,使控制电缆具有适当的弯曲特性,由此,为了能够增大控制电缆的悬吊宽度间隔,提出了以下方法:使加强线比通常所需的粗细程度更粗从而使其刚性增大,并且使构成电力供给线的芯线的截面面积增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91734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电梯中,如果使用粗且强度高的加强线,则控制电缆的自重增大,存在以下等问题:如果不将控制电缆悬吊在轿厢中心附近,则偏载荷很大。当控制电缆的重量很大、并且远离轿厢中心地悬吊在轿厢上时,控制电缆的重量成为很大的偏载荷作用于轿厢,特别是在轿厢上升时偏载荷很大,会给搭乘舒适度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升降行程很大的电梯中影响很大。此外,也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此外,根据控制电缆的柔性、电梯的布局以及控制电缆的悬吊方法的不同,当控制电缆悬吊于轿厢中心时,控制电缆与轿厢之间的间隔很小,特别是在轿厢来到最下层时控制电缆与轿厢有时会接触。因此,为了使控制电缆即使悬吊于轿厢中心附近也不会引起接触,分别使用对弯曲半径进行了调整的多条电缆。
这样,作为现有电梯中的问题,存在以下等问题:由于需要分别使用弯曲半径和加强钢丝不同的控制电缆,所以需要使用多个种类的电缆;为了减小由粗且强度高的加强钢丝所引起的对轿厢的偏载荷,需要将控制电缆悬吊于轿厢中心附近;由于使用粗且强度高的加强钢丝而使导致成本增高;以及可悬吊长度基于控制电缆的自重或加强钢丝强度的极限值有可能达到上限,从而电梯的升降行程的大小会产生极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缆的悬吊长度相对于升降行程很小的电梯。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包括:轿厢,其沿井道移动;轿厢驱动装置,其使上述轿厢移动;以及控制电缆,其一端与上述井道连接,而另一端与上述轿厢连接,上述电梯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梯具有移动吊架装置,该移动吊架装置在上述控制电缆的上述一端和上述另一端之间对上述控制电缆进行支撑,并且上述移动吊架装置被支撑成能够在上述井道内升降,并且上述移动吊架装置与上述轿厢的升降对应地进行升降,并且上述移动吊架装置的升降距离比上述轿厢的移动距离要短。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具有能够使控制电缆的悬吊长度相对于轿厢的升降行程减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沿图2中的I-I线的概略侧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概略横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可动吊架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的电梯的轿厢处于升降行程的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5中的电梯的轿厢处于升降行程的最下位置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标号说明
1:井道;2:轿厢;3:轿厢驱动装置;4:井道壁;5:控制电缆;5a:轿厢侧电缆部分;5b:井道侧电缆部分;5c:中间电缆部分;6:主绳索;7:曳引机;8:对重;9:吊架;10:固定吊架;11:移动吊架装置;12:移动吊架;13:导轨;14:驱动装置;15:曳引绳轮;16:绳索;17:电动机;18、19、20:支撑壁;21、22:板部件;23:框体;24:滑动槽;25、27、29:轴;26:圆筒部件;28、30:轮;31、32:加强线;33、36:滑轮;34:井道顶壁;35:中间移动吊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53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孔的涡轮机轮叶末梢盖
- 下一篇:采用微波法碱液浸出钒矿石中钒的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