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有贫燃混合的碳氢源的排气NOx和微粒的方法和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6183.1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5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J·H·李;D·B·布朗;M·J·小帕拉托尔;Y·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025;F01N3/28;B01D53/9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桢;刘华联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有贫燃 混合 碳氢 排气 no sub 微粒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来自碳氢燃料动力源,例如用贫燃料燃 烧混合物运转的柴油机的排气的处理。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关于一种 处理排气的结构。
背景技术
柴油机、一些汽油机和许多碳氢燃料动力装置在比理论空 燃质量比高的情况下运转以获得改进的燃料经济性。然而,这种稀燃 发动机及其他动力源产生带有较高氧含量和氮氧化物含量的高温排 气。就柴油机而言,从暖机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的温度通常在200摄氏 度至400摄氏度之间,并且具有典型组成,按体积算,约17%的氧气、 3%的二氧化碳、0.1%的一氧化碳、180ppm的碳氢化合物、235ppm的 NOx以及剩余的氮气和水。由于高温排气流中高的氧(O2)含量,通 常包含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的NOx气体难以还原成氮气 (N2)。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降低排气流中NOx和微粒排放的示例性方法和相 关结构可包括使排气流经过催化氧化反应器;使该排气流经过位于该 催化氧化反应器下游的双效选择性还原催化剂微粒过滤器,其中,该 双效选择性还原催化剂微粒过滤器可包括壁流式过滤器基底,其具有 涂有第一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的内壁;以及使该排气流经过位于该 双效选择性还原催化剂微粒过滤器下游的催化还原反应器,其中,该 催化还原反应器可包括第二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
从下面提供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其它示 例性实施例。应当理解,尽管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详细 说明和特定例子只是起到举例的作用,而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 例,其中:
图1是对于贫燃的排气系统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SCR/PF的侧视图;以及
图3是图2所示SCR/PF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单个(多个)实施例的描述本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说 明性的)并且决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用途。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对于碳氢燃烧发动机 的排气系统10的流程图。对来自在空燃比大大高于理论比的情况下 工作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排气流12进行处理以将NOx(主要是NO 和NO2的混合物,带有一些N2O)成分还原成氮气(N2)。当排气流 12是来自于例如在空燃比大于17(即A/F>17)的情况下工作的汽油 机时,这排气包含一些未燃的碳氢化合物(HC)、NOx、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水(H2O)以及氮气(N2)。所用燃料可包括, 但不局限于汽油和柴油。来自柴油机的排气流12包括相同的气态成 分,再加上悬浮的柴油机微粒(由沉积在碳颗粒上的高分子量碳氢化 合物组成)。
含有这种碳氢化合物的排气流12可经过催化氧化反应器 14,该反应器基本上完成将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以及将碳氢化合 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气流12中通常有充足的氧气用于这些反 应。
根据图1所示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催化氧化反应器14是 双区型催化氧化反应器,其中,排气流首先流过含有铂、钯的前侧16, 其可将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并且随后流过富含铂 的后侧18,其可将一氧化氮(NO)氧化二氧化氮(NO2)。
选择性地,当排气流12流过催化氧化反应器14时,碳氢 化合物喷射器装置11可引入碳氢化合物流13从而产生放热。这个放 热提高排气流12的温度,这有助于位于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催化剂34、42。碳氢化合物喷射器装置11可以是发动机的燃料喷射 器,或者可以是外部的碳氢化合物喷射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6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