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6430.8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4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沈翰聪;陈讚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07 | 分类号: | H01R13/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模块 插头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感测端子的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
背景技术
直流电源插座模块为笔记本电脑中最重要的一个连接端口,所有电源的供应,包含电池的充电等都得靠它。虽然如此重要,各家厂商也不断进行改善,但是插座模块的安全性与可靠度仍存在相当多问题。
图1为传统插座模块与插头结合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插座模块100的接地端子110位于插槽S10的入口处。因此,插头200插入插槽S10的时候,插头200的负极端子210会最先接触到插座模块100的接地端子110。接着,插头200内部的正极端子220会接触到插座模块100的正极端子120。由于插座模块100的接地端子110与负极端子130在电路板端是相连的,因此插头200的正极端子220接触插座模块100的正极端子120后,插头200便开始进行供电。然而,当前述开始供电的情况发生时,插头200内部的正极端子220与插座模块100的正极端子120虽然已经碰触,但未必已经形成牢固的电连接状态,此时线路上的阻抗会因为此种非牢固的电连接状态而变高,故这种非正常的供电状态一旦持续过久,就会因为过热而导致整个装置烧毁,危险性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模块,可避免与插头不正确接触造成的过热。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可避免两者不正确接触造成的过热。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模块,可避免与插头不正确接触造成的过热。
本发明的一种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一感测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插头由插槽的一入口插入插槽中。第一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而位于插槽中。感测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而位于插槽中。感测端子与第一端子的位置是设计成当插头插入插槽时先接触第一端子后再接触感测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而位于插槽中。插头未插入插槽时,感测端子与第二端子电性分离。插头插入插槽一第一深度时,插头的一第三端子接触第一端子。插头插入插槽一第二深度时,插头的一第四端子接触感测端子,并使感测端子电性接触第二端子。第二深度大于第一深度。
本发明的一种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包括前述的插头与插座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为长条棒状,设置在插槽中心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感测端子具有一弹片。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插头接触弹片,而使感测端子电性接触第二端子。另外,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弹片施加一弹性恢复力到插头。再者,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弹片可同时卡合在插头的一凹陷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插头的第三端子是接触第一端子的至少1/3长度之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深度为插槽的深度的至少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插头包括一中空体、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第三端子配置在中空体的内部,第四端子配置在中空体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种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一感测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插头由插槽的一入口插入插槽中。第一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一位置。感测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二位置,以使得插头插入插槽时先接触第一端子再接触感测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三位置。当插头未插入插槽时,第二端子与感测端子电性分离。当插头插入插槽时,插头在接触第一端子之后,推动感测端子接触第二端子而使之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中,插头必须接触插座模块的第一端子、感测端子与第二端子后才会开始供电,因此可提高安全性与可靠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插座模块与插头结合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与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两种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插座模块
110:接地端子
120:正极端子
130:负极端子
200:插头
210:负极端子
220:正极端子
S10:插槽
300:插座模块
310:绝缘本体
320:第一端子
330:感测端子
332:弹片
340:第二端子
400:插头
410:第三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6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家用太阳能电源
- 下一篇:用于发光器件显示器的系统和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