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箱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6635.6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来实;太田刚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余朦;王艳春 |
地址: | 日本静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的油箱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前置发动机车辆的油箱通过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成对的右 侧油箱带和左侧油箱带安装在地板底侧面,以防止因车身在行驶过程 中的扭转等所产生的影响(参考JP2007-118635A)。而且,考虑到碰 撞时的安全性,油箱被布置在后座椅下方从而不易受到后端碰撞的影 响。
如果载荷从后侧方向施加在上述车辆上,因油箱的惯性在油箱带 上会作用有与该载荷方向相反的力,即使该载荷是不会引起车身发生 明显变形的小载荷。具体地,对于装满燃料的油箱,会作用有高的惯 性力,并且由此产生的油箱带的滑移和延长以及油箱的位移会不可忽 视地增加。因此,油箱及其周边部件可能因对周边部件干涉而被损坏。 由于油箱带与油箱之间的相对位移,油箱带到车身固定点的力矢量会 变化,因而过大的载荷可能施加在油箱带的前侧固定点和后侧固定点 中的任一个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 改进针对从车辆后侧方向施加的载荷的支撑稳定性的油箱支撑结构。
为了解决关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箱支撑结构, 用于支撑位于车辆的地板下方的油箱,该油箱支撑结构包括成对的右 侧油箱带和左侧油箱带,成对的右侧油箱带和左侧油箱带在沿车辆宽 度方向彼此分离的两个位置处在车辆长度方向上伸展以支撑所述油 箱,其中,成对的右侧油箱带和左侧油箱带的、位于车辆前侧的右侧 固定点和左侧固定点相对于位于车辆后侧的右侧和左侧固定点靠近车 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靠近右侧和左侧)布置,使得在俯视图中每个 油箱带相对于车辆长度方向倾斜地延伸;在由成对的右侧油箱带和左 侧油箱带支撑的油箱的底面部分中设置有分别与成对的右侧油箱带和 左侧油箱带接合的成对的右侧接合沟槽和左侧接合沟槽。
通过上述构造,当从车辆后侧在围绕油箱结构件上施加有不会引 起明显变形的较轻的载荷以及因油箱的惯性而在油箱带上施加有与载 荷方向相反的惯性力时,通过因右侧和左侧接合沟槽以及油箱带的倾 斜布置而产生的楔紧作用,油箱带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边 缘部分被压靠在右侧和左侧接合沟槽(凹形筋条)的内侧部分上,从 而通过作用在油箱带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边缘部分与右侧 和左侧接合沟槽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约束了油箱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 运动。因此,可以抑制油箱与油箱带之间的相对位移、由这种位移引 起的油箱带的磨损、以及油箱对周边部件的干扰。
此外,油箱带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边缘部分被压靠在右侧 和左侧接合沟槽(凹形筋条)的内侧部分上的载荷方向是油箱底面构 件发生压缩变形的方向,从而可以期待对耐久性相对于拉伸变形的情 况进行的改进。此外,由于油箱的位移受到了抑制,因此油箱带到车 身固定点的力矢量的变化也受到了抑制。因此,可以减小因作用在固 定点上的载荷的变化而产生的应力改变和应力集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油箱的底面部分中的成对的右侧接合沟 槽和左侧接合沟槽的附近形成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凹形筋条或凸 形筋条。在这种构造中,通过提高油箱的底面部分在车辆长度方向上 的刚度和表面刚度,可以在油箱带与接合沟槽接合的整个接合部分上 均匀地实现上述楔紧作用,从而可以更加可靠地抑制油箱在车辆长度 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车辆包括:右侧后地板侧边件和左侧后地 板侧边件,其在车身的后部的两侧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横梁, 设置在右侧后地板侧边件与左侧后地板侧边件之间;第二横梁,在第 一横梁的后侧设置在右侧后地板侧边件与左侧后地板侧边件之间;成 对的右侧副构件和左侧副构件,其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延伸并设置在第 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以及成对的右侧油箱带和左侧油箱带的、位 于车辆后侧的右侧固定点和左侧固定点,其被布置在将第一横梁与成 对的右侧副构件和左侧副构件连接的连接部件的附近。在这种构造中, 右侧和左侧油箱带的、在车辆后侧的固定点被设定成后地板中的高刚 度部分。因此,这种构造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容易地保证油箱带的 安装刚度,并且减少因固定点的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油箱所受到的应力 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66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