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钮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7043.6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8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町田谨斋;西尾三男;竹内刚久;佐藤进一;下山荣治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13/50 | 分类号: | H01H13/50;H01H13/62;H01H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钮开关 | ||
1.一种按钮开关,其由具有进行按入操作的按钮的操作部和开关 部相互可分离地结合而成,其中,所述开关部具备与该操作部的按钮 的按入操作连动地进行开闭的开闭触点单元,该按钮开关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关部内设有由操作杆和弹簧构成的触点开离机构,所述 操作杆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其一端作用于与开关部结合的操作部的一 部分,另一端作用于开关部内的开闭触点单元的触点开闭机构,以操 作触点的开闭,所述弹簧对该操作杆向固定的旋转方向加载,在利用 该触点开离机构使所述开关部从操作部分离时,以使可动触点从待机 状态位置向操作状态位置方向移动的方式对所述开闭触点单元的触点 开闭机构加载,在所述开关部与操作部结合时,解除所述触点单元的 向触点开闭机构的所述加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点开离机构的操作杆在中间部具有转动支点,一端的作用 力作用于操作部侧,而另一端的作用力作用于触点部侧,在所述开关 部与操作部结合时,由所述操作部支撑所述操作杆的作用力,而对开 关部侧的作用力不起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触点开离机构的操作杆向一定的转动方向加载的弹簧是扭 转螺旋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触点开离机构的操作杆向一定的转动方向加载的弹簧是压 缩螺旋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操作部和开关部结合的状态下,与操作部的按钮连动的按压棒 和支撑构成开关部的触点单元的开闭机构的可动触点的可动框通过使 各自的相互相对的端部接触进行操作力的传递。
6.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闭触点单元具备常开触点的情况下,当开关部从操作部 分离时,将伴随所述触点开离机构进行的向触点单元的开闭机构闭合 常开触点的方向的加载的触点的移动量限制在可动触点不与固定触点 接触的量。
7.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设于开关部的开闭触点单元为一个或多个,在各开闭触点单元设 有所述触点开离机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设于开关部的开闭触点单元为具备所述可动框的结构,该可动框 是一并保持多组开闭触点和各组开闭触点的可动触点的共用的可动 框,在该可动框上设有所述触点开离机构。
9.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钮开关收容在被分割成基座 和罩的盒内时,在所述基座上固定所述开关部,在所述罩上安装所述 操作部,将罩覆盖在基座上并结合为一体,由此将所述操作部和开关 部结合。
10.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钮开关收容于分割成基座和 罩的盒内来构筑盒组装型按钮开关时,在所述罩上安装所述操作部, 在所述基座嵌入所述开关部并暂时保持在规定的收容位置,并将罩覆 盖在基座上而结合为一体,由此将所述操作部和开关部结合,并且, 由所述罩和基座从上下夹持固定开关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设置带端子螺钉的中继端子金属件,其一端与设于开关部的开闭 触点单元的引出端子连接,另一端引出到盒的基座上表面侧,在将所 述盒的罩覆盖在基座上而结合为一体的状态下,将所述中继端子金属 件夹入形成于基座的端子台和形成于罩的内侧的按入肋之间,将开关 部夹持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将端子金属件按入形成于盒的基座上的端子台的槽内,将开关部 暂时固定在基座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盒的基座底部设有开关部的安装框架,在该安装框架嵌入开关 部而进行卡夹配合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70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