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7096.8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得永健;宫下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8B11/02 | 分类号: | B28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膜装置和一种贴膜方法,并且具体地涉及能够将膜自动 粘贴到蜂窝结构体的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背景技术
由内燃机例如柴油机排出的尾气含有大量作为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分 的含碳微粒(微粒物质)。因此通常柴油机等的排气系统装有过滤器来收集该 微粒。
例如,如图10中说明的那样,这类过滤器采用堵塞的蜂窝结构体150。 该堵塞的蜂窝结构体150包括:蜂窝结构体50,其具有间隔并形成多个室51 的多孔间隔壁52;以及被设置为堵塞每个室51两个开口端部中一端的堵塞部 53,并且该堵塞部53以互补交错排列的模式被设置在蜂窝结构体50的一侧端 面和另一侧端面中的一个上。
作为用于制造堵塞的蜂窝结构体的方法,有一种已知方法,其中在将具有 粘结面的膜(下文该膜也被称作“掩模”)贴在未烧制的蜂窝结构体上之后, 采用利用图像处理的激光加工等方法,在覆盖将要设置堵塞部的室的掩模部分 上开孔,将粘贴掩模的末端部浸入用于堵塞的浆液,在该室的末端填充并干燥 该用于堵塞的浆液,剥下粘贴在该端面的掩模,然后烧制该蜂窝结构体。(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A 2006-2979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包括用手将膜粘贴到蜂窝结构体的一个 端面以及贴到侧面的一部分上的步骤。然而,粘贴工作可能产生粘贴膜的起皱 或松驰,除非由熟练工人完成该工作。一旦发生起皱和松驰,在一些情况下变 得难以良好地形成堵塞部。此外,即使是熟练工人也需要在贴膜工作中花费时 间。
开发了本发明,以解决相关领域中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是 提供能够将膜自动粘贴到蜂窝结构体的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下面将描述的一种贴膜装置和一种贴膜方法。
[1]一种贴膜装置,包括:夹持构件,夹持具有粘结面的膜以使该膜保持 平面状态;挤压构件,朝着圆柱形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挤压被保持在平面状 态的膜的粘结面,从而将该膜粘贴到所述一个端面上,该蜂窝结构体具有在其 两个端面之间连通形成的多个室;以及折叠构件,其具有开口部分,该开口部 分是这样形成的,允许蜂窝结构体粘贴有膜的一侧端部插入其中,该折叠构件 的硬度具有10度的下限和60度的上限,其中通过将蜂窝结构体插入该开口部 分,该折叠构件向蜂窝结构体的侧面折叠该膜从该蜂窝结构体的所述一个端面 伸出的伸出部分,并且同时朝着蜂窝结构体的该侧面的一部分挤压至少一部分 折叠的伸出部分,将膜粘贴到该侧面。
[2]根据[1]的贴膜装置,其中折叠构件由聚氨酯树脂、硅树脂或聚乙烯树 脂制成。
[3]根据[1]或[2]的贴膜装置,其中开口部分的开放边缘的形状为圆形、椭 圆形、卵形或四边形。
[4]根据[1]到[3]中任一项的贴膜装置,其中开口部分的直径向其内部是均 匀的。
[5]根据[1]到[4]中任一项的贴膜装置,所述挤压构件为能够绕其纵向中心 轴旋转的圆柱形,并被定位,使该纵向中心轴能够变为与被保持在平面状态的 膜平行。
[6]根据[1]到[5]中任一项的贴膜装置,其中挤压构件的材料由聚氨酯树脂、 硅树脂或聚乙烯树脂构成。
[7]根据[1]到[6]中任一项的贴膜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将蜂窝结构体移送 到特定位置的移送台。
[8]一种利用[1]到[7]中任一项的贴膜装置将膜粘贴到蜂窝结构体的贴膜 方法,包括步骤:用夹持构件夹持膜,使该膜保持在平面状态;定位蜂窝结构 体,使被保持在平面状态的膜的粘结面能够面向该蜂窝结构体的一个端面;通 过用挤压构件朝着蜂窝结构体的该一个端面挤压该膜的粘结面,将该膜粘贴到 该一个端面;以及通过将蜂窝结构体插入折叠构件的开口部分,向蜂窝结构体 的侧面折叠该膜的伸出部分,并且同时朝着蜂窝结构体的侧面的一部分挤压至 少一部分该折叠的伸出部分。
[9]根据[8]的贴膜方法,其中开口部分的开放边缘和蜂窝结构体的端面的 外周边缘为相同的形状或者相互类似的形状,并且该开放边缘的直径与蜂窝结 构体的端面的外径之比下限为80%并且上限为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7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遮光装置的前照灯
- 下一篇:多天线空间复用最优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