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分组连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7133.5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H04W76/02;H04W8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田野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分组 连接 方法 使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分组连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CDMA和WiMAX网络支持简单IP(Simple IP,简称SIP)和移动IP(Mobile IP,简称MIP)两种分组业务模式。SIP是CDMA网络分组业务的最基本业务模式,类似于拨号业务。用户使用数据服务时,采用类似拨号的方式和PDSN建立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点到点连接,PDSN(Packet Data Serving Node,分组数据业务节点)负责数据收发。用户连接时得到一个由网络分配的动态IP地址,每次连接得到的IP地址可能不同。用户终止数据服务时,断开连接。如果该用户一直处于同一PDSN所覆盖的网络中,可保持分配的IP地址不变。但当用户移动出上述PDSN所覆盖的网络时,网络将终断用户当前的连接,如果用户需要继续数据服务,必须重新拨号连接,网络将分配给用户一个新的IP地址。由于用户每次连接得到的IP地址可能不同,SIP只支持用户主动发起的业务,而不能支持网络侧主动发起的业务,而且SIP不能保证用户移动时业务的持续性。
MIP是CDMA 2000网络支持的另一种移动分组业务模式。用户采用MIP接入时,可以使用静态IP地址或者动态IP地址。用户可在CDMA 2000分组域网络中随意移动,保持同一个IP地址。因此,MIP不仅能提供SIP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还能提供网络推送(Push)的业务。使用MIP模式需具备几个条件:需要有支持MIP的终端;网络需增加新设备归属代理服务器HA;网络中PDSN需支持外部代理FA功能。与SIP相比,MIP网络中增加了HA(HomeAgent,归属代理)设备,HA具有公共IP地址,移动用户通过PDSN到HA注册,并从HA获得IP地址,之后在PDSN和HA之间建立一条单向(从HA到PDSN)的业务隧道,然后就可访问外部分组网络。MIP中用户获得的IP地址由HA分配,无论用户位于归属地还是漫游地,用户获得的IP地址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不变。MIP模式下上行数据首先从终端发送到PDSN,PDSN再将数据包直接路由转发到目标设备,下行方向数据包由目标设备首先路由转发到HA,通过HA经IP-in-IP隧道发送到PDSN,PDSN再转发给终端。只要用户IP地址不变,用户服务就不会中断。
此外,IETF提出了代理移动IP(Proxy MIP,简称PMIP)的分组连接模式,WiMAX、CDMA、LTE网络中都分别采用了该业务模式来保持分组业务的连续性。PMIP和MIP可达到相同的目的,即保持用户获得的IP地址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不变,从而保持移动业务的连续性。PMIP只需终端支持SIP即可,由网络设备代替终端完成MIP相关流程。PMIP与MIP相比,其优点是降低了对终端的需要,而且减少了空口信令负荷。目前已有一些运营商计划将其移动网升级以支持PMIP。
目前,不同移动运营商的网络支持不同的分组业务模式,如有的CDMA网络支持MIP,有的CDMA只支持SIP,还有的CDMA网络同时支持MIP和SIP。不同的移动网络能力,以及运营商出于其运营策略的考虑,对移动终端提出了不同的需求,有些运营商要求终端必须支持MIP,有些运营商要求终端只使用SIP。移动终端根据其支持的业务模式来分,有三种:一种只支持SIP;一种只支持MIP,一种同时支持MIP和SIP。对于同时支持MIP和SIP的移动终端,根据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和运营策略,目前有三种配置:只使用SIP;只使用MIP;MIP优先,即先使用MIP,若不成功再使用SIP。针对某个运营商定制的终端,运营商都会告知移动终端需要支持的业务模式以及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7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工具
- 下一篇:网络流量特征识别规则的建立方法、识别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