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及其构成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7951.5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0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贵宏;若木俊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37/04 | 分类号: | H01J37/04;H01J3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处理 装置 及其 构成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及其构成部件,特别是涉及暴露于 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构成部件。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具备收容作为基板的晶片的收容室,从被导入 收容室内的处理气体生成等离子体,通过该等离子体对晶片实施所希 望的等离子体处理。在等离子体处理为干蚀刻处理的情况下,由于等 离子体和被蚀刻物质而产生反应生成物,该反应生成物作为沉积物堆 积在构成收容室的构成部件的表面等。
另一方面,在收容室内沿着暴露于等离子体的各构成部件的表面 70产生鞘层(sheath)71,经由该鞘层71向各构成部件的表面打入等 离子体中的离子72(图7(A))。利用该被打入的离子72溅射除去堆 积在各构成部件的表面的沉积物。通常,在各构成部件的表面,反应 生成物所产生的沉积物的堆积量,与由离子溅射所引起的沉积物的除 去量相等或少,因此几乎不会引起沉积物的堆积。
然而,近年来,为了实现晶片的等离子体处理的均匀化,要求对 收容室中的等离子体分布、特别是电子密度进行严密地控制,与此对 应,提出了在与晶片相对的上部电极设置突起、槽或台阶的方案(例 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2008-83046号说明书
但是,如图7(B)所示,在大致为直角的角部73设有的突起或 槽,产生沿该角部73弯曲的鞘层74,相对于该鞘层74大致垂直地打 出离子75,但从弯曲的鞘层74,离子75会被扩散地打出。其结果是, 与其他部分相比,在角部73,每单位面积打入的离子75的数量极少, 从而使由离子75的溅射所引起的沉积物的除去量减少,因此,存在在 角部73及其附近堆积沉积物76的情况。堆积后的沉积物76被剥离而 成为微粒,附着在晶片上而成为缺点(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角部堆积沉积物的等离子 体处理装置及其构成部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构成 部件,是利用等离子体对基板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的构成部件,其暴露于上述等离子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面交叉 而形成的角部,上述两个面的交叉角度是115°~180°中的任一角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方面的构成部件中,具有形成有上述角部的槽,该槽的宽度是 鞘层长度的2倍以上。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方面的构成部件中,上述构成部件是以与上述基板相对的方式 配置且被施加直流电压的电极,上述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是2.0× 1010~1011cm-3,当被施加于上述电极的直流电压的值为300V以下时, 上述槽的宽度为8mm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利 用等离子体对基板实施等离子体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暴露于上述 等离子体的构成部件,上述构成部件具有两个面交叉而形成的角部, 上述两个面的交叉角度是115°~180°中的任一角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构成部件和第四方面 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暴露于等离子体的构成部件具有两个面交叉而 形成的角部,该两个面的交叉角度是115°~180°中的任一角度,因 此沿角部产生的鞘层的弯曲程度降低,由此,从该鞘层被打出的离子 的扩散程度也降低。其结果是,可防止在角部打入每单位面积的离子 数量极端减少,从而能够抑制由离子溅射所引起的沉积物的除去量减 少,因此,能够防止沉积物在角部堆积。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构成部件,形成有角 部的槽的宽度是鞘层长度的2倍以上,因此,即使在槽的内部形成有 鞘层,沿槽的各侧面产生的鞘层也不会重叠,从而能够防止产生将离 子封入其中的空心部。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将离子从槽的内部的鞘 层朝向槽的各表面打入,从而能够防止沉积物堆积在包含角部的槽的 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未经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7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流纺纱线质量控制系统
- 下一篇:细纱机用电子凸轮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