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灯点灯装置及照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8108.9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0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小松直树;山原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41/24 | 分类号: | H05B41/2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灯 点灯 装置 照明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灯点灯装置及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使被称为HID(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高强度放 电灯)的高压放电灯那样的热阴极式的放电灯点灯的放电灯点灯装置,提供 有一种放电灯点灯装置,具备输入直流电并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转换部和控 制电力转换部的控制部。
并且,作为这种放电灯点灯装置,提供有如下的电灯装置:在放电灯 启动时,在使电力转换部的输出电压比较高而使放电灯启动的启动动作之 后,开始使用于放电灯的点灯维持的交流电从电力转换部输出至放电灯的 稳定动作之前,为了放电灯的各电极的加热,控制部进行使电力转换部的 输出电力的频率比较高的电极加热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上述放电灯点灯装置,与不进行电极加热动作的情况相比,向稳 定动作转移后的放电稳定,抑制中断(立ち消え)。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7553号公报
在此,如图38(a)所示,当进行启动动作的启动期间P1之后的、进行 电极加热动作的电极加热期间P2较短时,在进行稳定动作的稳定期间P3 的开始前,放电灯的电极未被充分加热,向放电灯的输出电流(以下称为“灯 电流”)在极性之间不均匀。当如此保持放电灯的电极未被充分加热的状态而 转移至稳定动作时,在向稳定动作的转移后可能放电变得不稳定、并发生 中断。因此,例如需要通过如图38(b)所示那样延长电极加热期间P2,由此 在电极加热期间P2中使向放电灯输出的电量充分增大,但需要的电极加热 期间P2的长度(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或需要的电量(电流时间积)对于 每个放电灯不同。
但是,当与假设为连接的放电灯中、需要最长时间的电极加热动作的 放电灯或需要最大电量的放电灯相对应,来设定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 或电量时,该持续时间或该电量对于其他放电灯来说为过剩。电极加热动 作是从电力转换部输出比稳定动作大的电力,因此为了抑制对放电灯寿命 的不良影响,需要使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尽量短、上述电量尽量小。
并且,当灯电流较小时,产生延长电极加热期间P2(即电极加热动作的 持续时间)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放电灯点灯装置及 照明设备,能够使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对每个放电灯成为合适的长度。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放电灯点灯装置及照明设备,能够使在 电极加热动作中向放电灯供给的电量对每个放电灯成为合适的大小,且能 够使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比较短。
本发明的另一其他目的在于,提供放电灯点灯装置及照明设备,能够 将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抑制为比较短,并且使向稳定动作转移时向放 电灯的输出电流为正负对称。
第1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电力转换部,输入直流电而输出交流电; 启动部,与放电灯一起连接在电力转换部的输出端之间,产生用于放电灯 启动的高电压;以及控制部,控制电力转换部;在放电灯启动时,在通过 启动部所产生的高电压使放电灯启动的启动动作之后,开始从电力转换部 向放电灯输出用于放电灯的点灯维持的交流电的稳定动作之前,为了对放 电灯的各电极进行加热,控制部进行使电力转换部的输出频率比稳定动作 中高的电极加热动作,其中,具备判断向放电灯输出的输出电力是否为正 负对称的对称判断部,在电极加热动作中,在由对称判断部判断为输出电 力是正负对称时,控制部转移至稳定动作。
根据本发明,与使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一直为一定的情况相比, 能够使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对每个放电灯成为合适的长度。
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中,控制部为,在电极加热动作中, 在相隔规定时间的电流检测定时参照对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在电流检测 定时由对称判断部判断为输出电流是正负对称时,转移至稳定动作,另一 方面,在电流检测定时由对称判断部判断为输出电流是正负不对称时,使 向放电灯的输出电流至少比电极加热动作的开始时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81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