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作生物标记物的环金属铱配位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8649.1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7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宛飞;周明;刘扬;黄泽柱;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纳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作 生物 标记 金属 铱配位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标记物,特别涉及一种用作生物标记物的环 金属铱配位化合物。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命科学、临床医学以及食品与环境分析应用等领域中, 基于选择性的生物分子间亲和性的生物分析技术(例如免疫分析、 DNA检测技术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这类生物分析技术中, 最为关键的就是用来定性或定量检测各种生物分子的生物标记物(同 时,生物标记物也是用来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的信息传递、生物分子间 相互作用、生物分子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物质。)。
常用的生物标记物一般包含有能够与目标生物分子反应交联的基 团以及能够受激发产生辐射光的部分,并通过该发光部分来起到标记 作用,生物标记物起到标记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身能够 产生一定的可检测信号(如放射性物质作为生物标记物);2)借助于 物理学发光(如光致发光)的方式;3)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生物 化学发光的方式(通过一般的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 产生可检测的辐射光)。
近年来,发现一些铱金属的环金属配位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物理、 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质,但是这些化合物却无法应用到生物标记物领域, 例如,这类铱金属的环金属配位化合物无法与目标生物分子有效地交 联,即使对其进行改性,交联效果仍然很差,尤其是对于标记空间结 构较为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因此很难应用于生物标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作生物标记物的环金属铱配位化合 物,该化合物用下述通式(1)表示:
通式(1)可以简写为[(LC^N)2Ir(LN^N~~~~COOH)]X;
其中,(LC^N)表示以一个sp2杂化的C原子和一个sp2杂化的 N原子与Ir(III)离子配位的杂芳环碳氮配体;
(LN^N~~~~COOH)表示其包括以两个sp2杂化的N原子与 Ir(III)离子配位的杂芳环氮氮螯合配体部分(LN^N)以及与该配体 部分共价连接的羧酸部分(~~~~COOH);
[(LC^N)2Ir(LN^N~~~~COOH)]为阳离子部分,X表示一种与该阳离 子部分抗衡的阴离子。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及筛选,惊奇地发现了选择上述特 定化学结构的铱金属的环金属配位化合物作为发光部分,并在特定位 置(杂芳环氮氮螯合配体部分LN^N)引入了能够与生物分子交联的羧 酸部分,获得的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应用于标记带有氨基的生物分子, 不仅能够很有效地交联带有氨基的生物分子,并且最重要的是,发现 本发明的化合物即使与生物分子交联后仍保持很高的发光效率,并且 此类标记化合物抗光漂白性能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交联后灵敏度无 法保持造成重现性不好的缺陷。
所述的LC^N配体优选下述通式(2)所示:
其中,通式(2)所示的取代基R1、R2、R3、R4、R5、R6、R7、R8、 R9可以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1-12的烷基或取代烷基、C1-12的烷氧 基或取代烷氧基、C6-30的芳基或取代芳基;其中的取代基R2与R3、 R3与R4、R6与R7、R5与R6可以连接,和骨架共同形成C12-30的稠芳环 或取代稠芳环C11-30的稠杂芳环或取代稠杂芳环;且取代基R1和R5中至少有一个为氢原子。所述的取代烷基、取代烷氧基、取代芳基、 取代稠芳环、取代稠杂环的取代基优选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烷 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纳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纳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8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9B/10B码的编码方法
- 下一篇:定子双绕组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