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铸镁合金表面混合改性粉体熔渗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9287.8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赵铭;权高峰;张英波;陈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9/08 | 分类号: | B22D19/08;B22D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陈红燕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镁合金 表面 混合 改性 粉体熔渗 工艺 | ||
1.一种压铸镁合金表面混合改性粉体熔渗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混合改性粉体喷雾于封闭的模具型腔内:采用自动喷射模式将雾化后的 混合改性粉体自喷雾口均匀地喷入封闭的模具型腔内,所述混合改性粉体部分 悬浮于型腔内部,部分附着于型腔表面;喷射完成后,喷雾口自动密封;
所述的混合改性粉体为纳米级和微米级改性粉体的混合物,其中纳米级粉 末的体积配比不小于30%;
所述纳米级的改性粉体大部分悬浮于模具型腔内部,微米级的改性粉体大 部分附着于模具型腔表面;
b)压铸并形成混合表面改性层:在压铸条件下,将液态或半固态镁合金压 铸成形,即获得混合表面改性层;
所述的混合表面改性层包括亚表面改性层和表面改性层;所述的亚表面改 性层是在模腔中悬浮的纳米级的改性粉体优先与充型前沿的镁合金液流发生一 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从而在铸件的皮下形成的一定厚度的合金层;所述表面改 性层是模腔表面的微米级的改性粉体与铸件表面的镁液发生作用,从而在铸件 表面形成的一定厚度的合金层;所述亚表面改性层和表面改性层无微观严格界 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镁合金表面混合改性粉体熔渗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纳米级和微米级改性粉体是SiC、Al3O2、Si、Sn、Cr、Al、Zn、Cu 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92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元Ti-Al-N系纳米复合多层涂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