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9291.4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9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件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带状作业且可提高产能与产品精度的球塞式密封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运用于球塞式密封件加工方法一般如下步骤依序为:
先准备一金属平板,搭配第一模具将该平板冲制成具有第一半球部的半成品,之后再由第二模具将半成品冲制一第二半球部;之后在该第一半球部的圆球状表面钻出或冲出一第一开口,之后再第二半球部的圆球状表面钻出或冲出一对应第二开口,最后再开设一卡持槽而得以获得一球塞式密封件成品。
目前运用于球塞式密封件加工方法,虽然尚可以顺利完成加工,但在操作实施上,至少具有以下所列的缺弊及限制:
首先在一金属平板上进行加工,在初步的平板定位以及后续的冲制动作上,该平板都需以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定位在下一个制程的模床上,不但浪费时间,更造成产品精度上的控管困难。且其周边部份裁切后的废料呈散乱状,不利于收集,人工收集时还有可能造成割伤的危险。
再者,其制程先成形出第一、二半球部,之后再于第一半球部的圆球状表面钻出或冲出第一开口,此种方式的加工困难度较高,由于圆球状表面不利于大钻头直接进行钻孔动作,必需先以中心钻予以开设小孔,才得以供大钻头进行钻孔,步骤较为繁复。且钻孔时必需确保半成品被夹持稳固,否则圆球状的半成品容易被钻头带着旋转而必需停机重新夹持。而空心状的半成品又无法施以过大的夹持力量,否则容易变形而失去真圆度。而以冲孔方式作业时,则难以精准的确保所冲出的第一开口中心与第二开口中心为同心状态,实际制产过程非常不方便。此方法不符产业利用的设计并非常的不实用,因此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操作,可带状作业且提高产能与产品精度的球塞式密封件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密封件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带状材料、杯状胚料成型、冲制第二开口、成型第一罩部、成型第二罩部、加工侧槽,所述密封件加工方法用于连续的带状作业。
所述准备带状材料是将成捆的金属带状板材装于送料机具上。
所述杯状胚料成型是利用三组冲模依序于带状板材上冲锻出一杯状胚料,所述杯状胚料具有一圆管部、一底部及一第一开口。
所述三组冲模中第一组冲模先在带状板材冲锻一小U形胚料,接着送料机具将带状板材持续的往前输送,之后第二组冲模对所述小U形胚料进行冲锻,形成一大U形胚料,之后持续前进的所述大U形胚料再经由第三组冲模冲锻出一杯状胚料。
所述第三组冲模在进行冲锻动作中,所述第一、二冲模亦同时进行冲锻动作,并在带状板材上持续不断的成型出初胚形状。
所述冲制第二开口是将所述杯状胚料的底部去除以制出第二开口,形成一管状胚料。
所述成型第一罩部是将所述管状胚料靠近第二开口处的圆管部,冲压成型出一第一罩部,以形成一半球状胚料。
所述成型第二罩部是将所述半球状胚料自带状板材上裁切分离,利用上、下模对所述半球状胚料进行冲压动作,将靠近第一开口处的圆管部冲压成型出一第二罩部,以形成一球状半成品。
所述加工侧槽是于所述球状半成品的二罩部之间冲制出一侧槽即完成球塞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可达到一贯化的连续式作业,并且可以提高产能与产品精度,有效保证第一开口中心与第二开口中心为同心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流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连续作业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半球状胚料成型为球状半成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球塞成品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连续作业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将管状胚料成型为球状半成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92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