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回波损耗校准传递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0372.6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4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26655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波 损耗 校准 传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回波损耗测试仪校准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回波损耗校准传递件。
背景技术
光回波损耗又称为反射损耗,它是指在光纤连接处,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回波损耗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高速光纤传输系统(如SDH、大功率CATV等)必须具有很高的回波损耗,而DFB激光器由于其线宽窄,输出特性很容易受回波损耗的影响,从而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即使是普通的激光器,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回波损耗的影响,因此,系统中各种光纤器件的回波损耗的测试变得越来越重要,光回波损耗测试仪得以广泛应用。
校准光回波损耗测试仪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课题,研制性能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动态范围大的光回损传递件是校准光回波损耗测量仪量值准确度和线性度的前提条件。因此,校准光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准确度及线性度指标时,需要用到性能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光回波损耗校准传递件。
目前多数计量技术机构只是用一个FC/UPC光纤接头(能够提供一个55dB左右的光回损值)和一个FC/APC光纤接头(能够提供一个65dB左右的光回损值)组成所谓的光回损传递件,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种光回损传递件的重复性完全取决于光纤端面的质量,而进行校准时这些光纤端面是直接物理接触的,这就导致这种光回损传递件的重复性为几个dB。所以,严格来讲,用这种光回损传递件来校准光回波损耗测试仪是错误的。
能够实现光回损传递件功能的一种可行技术方案是:将一个可变光衰减器和一个镀金的全反射器连接起来,通过改变可变光衰减器的衰减值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应的光回波损耗值。其原理是,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假设可变光衰减器的插入损耗是2dB,设置的光衰减值为3dB,理论上可以通过上述方案得到10dB的光回波损耗;设置的光衰减值为8dB,理论上可以得到20dB的光回波损耗,以此类推。
但这种方案有明显的缺点,不但每次插拔光接头及光纤端面质量下降会使得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光回波损耗值的重复性差,一般大于1dB,而且这种方案的实现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校准光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光回损传递件重复性差、实现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回波损耗校准传递件,包括由光纤依次连接的FC/APC接头、光衰减装置和全反射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光衰减装置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纤拉锥耦合光衰减器串联而成。
所述光衰减装置为一个光纤拉锥耦合光衰减器。
所述光衰减装置为由两个或三个光纤拉锥耦合光衰减器串联而成。
所述全反射器为1×2标准光纤耦合器,且该光纤耦合器的两个输出臂的长度相差2~3厘米。
本发明包括由优质光纤依次连接的标准FC/APC接头、光纤拉锥耦合光衰减器和由光纤耦合器制成的全反射器,为全光纤结构,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重复性优于0.5dB。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全反射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由光纤2依次连接的FC/APC接头1、光衰减装置3和全反射器4。
采用FC/APC接头是因为如果接头形式为FC/PC或FC/UPC,就不可能研制出光回波损耗为60dB的传递件。FC/PC接头的回损为小于50dB,而FC/UPC接头的回损也只能达到55dB左右,这样它就会限制整个光回损传递件的光回波损耗,通常的FC/APC接头的回损大于65dB,做成标准的FC/APC接头性能会更稳定,重复性会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0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香烟防伪印刷技术与识别器
- 下一篇:聚氨酯保温板材连续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