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火灾报警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0834.4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4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治珉;王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坤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 代理人: | 岳亚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火灾 报警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火灾报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用电量也逐年增加,电气线路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电气火灾也随之增加。据相关资料统计,如2002年鉴定的115起火灾中,电气火灾占95起。可见加强电气火灾的防范已经迫在眉睫,电气火灾起因较多,包括短路、过热、漏电、雷击和电气故障等,火灾危害也较大,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都应得到控制。
目前,短路、过热、雷击等保护措施日渐成熟,而由于正常泄露电流的普遍存在,漏电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所以,采用漏电电流检测、给出火灾预警的报警系统十分必要,现有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对于漏电产生的火灾监控技术还比较落后,可靠性不高。一般的漏电检测设备,不分漏电信号的基波和谐波信号,而是将其合成的波形信号一起进行处理,由于谐波信号的干扰,影响了其检测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气火灾报警方法和系统,能够将漏电信号的基波和主要的谐波取出,分别进行处理,更准确地检测到实际的漏电信号,大大的提高漏电信号检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火灾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电流互感器将其产生的漏电信号发送给滤波器;
B、滤波器将漏电信号中的基波信号过滤出来,发送给单片机;
C、单片机将基波信号电平与报警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报警指示。
还包括以下步骤:
滤波器将漏电信号中的谐波信号过滤出来,发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将谐波信号值显示出来。
所述的谐波信号包括3次谐波信号、5次谐波信号和7次谐波信号。
一种电气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电流互感器、输入电路、第一交流放大器、第一滤波器、第二交流放大器、检波滤波电路、直流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单片机、报警设定装置和指示设备,
其中,电流互感器、输入电路、第一交流放大器、第一滤波器、第二交流放大器、检波滤波电路、直流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单片机和指示设备依次连接,报警设定装置与单片机连接,
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电路,并产生漏电信号发送给输入电路;
输入电路用于将漏电信号发送给第一交流放大器;
第一交流放大器用于将漏电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发送给第一滤波器;
第一滤波器用于将漏电信号中的基波信号滤出,并发送给第二交流放大器;
第二交流放大器用于将基波信号进行放大,发送给检波滤波电路;
检波滤波电路用于将基波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并发送给直流放大器;
直流放大器用于将基波直流信号进行放大,发送给模数转换器;
模数转换器用于对基波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将基波信号的数值发送给单片机;
报警设定装置用于设置报警设定值,并发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用于将基波信号的数值与报警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指示设备;
指示设备用于根据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进行报警指示。
还包括第二滤波器和控制开关,其中,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第一交流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还与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二交流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滤波器用于将第一交流放大器发来的漏电信号中的3次谐波信号滤出,发送给控制开关;
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将收到的基波信号和谐波信号分时发送给第二交流放大器;
第二交流放大器还用于将谐波信号进行放大,发送给检波滤波电路;
检波滤波电路还用于将谐波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并发送给直流放大器;
直流放大器还用于将谐波直流信号进行放大,发送给模数转换器;
模数转换器还用于对谐波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将谐波信号的数值发送给单片机;
单片机还用于将谐波信号的数值发送给指示设备;
指示设备还用于将单片机发送的谐波信号的数值进行显示。
还包括不少于1个滤波器,与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并联,用于滤出漏电信号中的5次谐波和7次谐波。
指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蜂鸣器、指示灯和/或485接口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坤,未经王德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08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炉用复合造渣剂
- 下一篇:多点土壤水分传感器及利用其进行土壤水分测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