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病毒类病毒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1252.8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8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胡育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育诚 |
主分类号: | C12N15/866 | 分类号: | C12N15/866;C12N5/10;C12P21/02;A61K39/12;A61P31/14;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贺小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病毒 类病毒 颗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杆状病毒重组蛋白表达系统来制备肠病毒71型类病毒颗粒、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肠病毒(Enterovirus)在分类上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maviridae),为单正股(positive,single strand)RNA病毒,感染途径主要通过粪便或呼吸道飞沫传染,能够感染人体多种系统器官,甚至造成器官功能衰竭的现象。传统上使用中和血清试验可将肠病毒分为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型(Polioviruses,PV),克沙奇病毒A型(Coxsackieviruses A,CAV),克沙奇病毒B型(Coxsackieviruses 2B,CBV),人类肠道细胞致病性孤儿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s,即伊科病毒Echoviruses),及68-71型肠病毒等。在肠病毒各血清型中,肠病毒71型的致病力特别高,常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且有致死的可能。
肠病毒71型病毒颗粒是直径约为25-27nm的二十面体聚合大分子,但其详细组成等信息尚未清楚研究。目前对肠病毒的了解主要来自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即小儿麻痹病毒)。根据小儿麻痹病毒的研究,肠病毒基因组全长约7500nt,包括单一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约6600nt),两侧则分别为5’与3’未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此ORF可分为三区域:P1,P2及P3,并会被翻译为单一的多蛋白(polyprotein)。P1带有病毒壳蛋白:VP4,VP2,VP3及VP1。P2及P3则带有非结构性蛋白质如水解蛋白(protease)2A、3C、与3CD,以及病毒聚合脢3Dpol,主要负责病毒的复制并产生病毒毒性。以小儿麻痹病毒为例,肠病毒颗粒理论上是由60个VP1及VP3、58-59个VP2及VP4,与1-2个VP0分子(VP2及VP4未分开前的前趋物)所形成。VP1、VP2与VP3均位于病毒壳外层,而VP4则完全位于内层。对目前已研究较多的肠病毒,如小儿麻痹病毒、CAV与CBV,已有许多中和抗原决定部位(neutralization determinants)被发现主要位于VP1另有少数位于VP2与VP3。此外,这些结构蛋白质亦与病毒毒性减弱、病毒热稳定性、宿主范围、细胞驱向性等有关。
昆虫杆状病毒(baculovirus)一般简称为杆状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e),其宿主局限于无脊椎动物,其中又以鳞翅目昆虫为其主要宿主。杆状病毒科可分成两个属,分别是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GV)以及核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NPV)组成,差别在于包埋体蛋白质的不同。前者的包埋体较小,约为0.25-0.5μm,只包埋一颗病毒粒子;后者较大,约为1-15μm,主要由大小约为29kD的多角体蛋白(polyhedron)所组成,可以包覆较多的病毒粒子。NPV以其独特的感染周期及基因表达方式,可在稳定的细胞株中培养,使其具有发展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潜力。目前最常作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病毒是苜蓿尺蠖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和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其主要宿主分别为蛾类和家蚕。
NPV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结构的DNA,大小约80-200kb,由长杆状蛋白鞘(nucleocapsid)包覆在内,外层再由脂蛋白被膜(lipoprotein envelope)所包覆,形成长约40-50nm,宽约200-400nm的病毒结构。病毒在感染细胞后可产生出两种形态的病毒粒子: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ion;BV)与封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 body-derived virus;OV)。出芽型病毒粒子产生于感染周期的早期,感染后新生的nucleocapsid会由细胞核膜释出到细胞质里,并进一步穿出细胞膜;封埋型病毒粒子则产生于感染周期的后期,且其会被包埋在大小约30kDa的多角体蛋白质或晶形结构的蛋白质中,形成大小约1-15μm的多角体(polyhedron)或称之为封埋体。而实验室常用的杆状病毒均为出芽型病毒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育诚,未经胡育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1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薄膜用组合物及光学薄膜
- 下一篇:二氧化碳循环到气化系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