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1579.5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海刚;黄伟;谢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机房 热管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通讯机房能耗也越来越大。机房节能一直是节能环保的关键环节,也已得到了行业内各方用户的普遍关注,与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能源消耗和IT设备扩充速度相比,节能环保工作还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何为机房进一步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受IT硬件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影响,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机房也必然相应发生改变,而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IT设备以及数据中心制冷所引发的巨大能耗。数据显示,通信业每年要消耗200亿度以上的电能,各种能耗费用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耗电总量在各行业中排名第14。
目前,很多节能方法都用于机房节能改造,尤其是利用冬天、春秋季节等较低环境温度的冷空气与机房直接进行换热,代替高耗能空调制冷的方式,实现节能。但是,由于机房通讯设施IP等级要求比较高,不能有灰尘、水份等进入机房。也就是说外界环境空气不能直接进入机房,需要IP等级较高的换热设备换热与机房内较高温气体换热。由于气体换热效率都不是很高,空气换热设备的体积都比较庞大。如果直接安装到机房的门窗或者墙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或者需要在墙上等地方开孔很大面积的安装空间。这样既不美观,空间位置也比较吃紧,而且由于开孔后,可能还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小偷等可能进入机房,进行盗窃行为等。
由于目前市场上都采用空气板式换热器的方式,实现热交换。由于空气板式热交换的方式,换热效率不是很高。体积比较庞大,空气换热需要经过较长的换热空间,这样空气的风阻就比较大,需采用压力较大的风机,能耗就比较大了,这样机房节能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目前市场上也有采用较高换热效率的热管热交换器,但是,其一体式结构,限制了其不能作得很大,如果作得很大,就需要很大的机房安装位置,也不利于其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包括有热交换装置,其中: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分体式构造相互独立的蒸发侧与冷凝侧,蒸发侧与冷凝侧之间连接有构成循环通路的导管,导管内设有热管工质介质。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冷凝侧放置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蒸发侧放置位置的水平高度。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导管为小直径细导管,直径范围为6~25.4mm。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的蒸发侧与冷凝侧均设有强制对流风机。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冬季与春秋较低的环境温度,实现机房内与机房外高效换热方式,与压缩机空调相比,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同时,由于热交换器采用蒸发侧与冷凝侧分离的方式,蒸发侧与冷凝侧采用两根连接管连接,不需要在机房的墙上开很大的孔。并且,由于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单侧换热面积可以作得比传统的换热器面积大。而且热管内气相与液相之间没有反向阻力,蒸发侧与冷凝侧流动性更好,提高了换热效率与能效比。再者,由于采用分体式的热管结构,蒸发侧与冷凝侧之间仅用较小的连接管连接,机房的墙上不用开很大的孔。这样有利于防盗,增加通讯机房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箭头为热管工质流动方向)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蒸发侧 2 冷凝侧
3 导管 4 强制对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分体式机房热管热交换器,包括有热交换装置,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分体式构造相互独立的蒸发侧与冷凝侧,蒸发侧与冷凝侧之间连接有构成循环通路的导管,导管内设有热管工质介质。由于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蒸发侧与冷凝侧的单侧换热面积可以作得比传统的换热器面积大。
结合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有利于热管工质介质蒸发、冷凝产生压力差、便于其流动,冷凝侧放置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蒸发侧放置位置的水平高度。通过这样的安装设计,热管内气相与液相之间没有反向阻力,蒸发侧与冷凝侧流动性更好,提高了换热效率与能效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1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