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提高的热辐射效率的空气绝缘型母线槽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2016.8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4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勋;李泰善;金东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LS电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2 | 分类号: | H02G5/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浴月;张志杰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提高 热辐射 效率 空气 绝缘 母线槽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用母线(bus bar)作为导体来提供大容量电力的母线槽(bus duct),尤其涉及一种不改变母线或外壳的结构而通过在母线或外壳上形成金属表面处理层或漆层(paint layer)从而具有提高的热辐射效率的空气绝缘型母线槽。
背景技术
母线槽或母线通道(bus way)安装在工厂或建筑物中,以向单位电力分配区域(例如,向建筑物的每个房间或向工厂中的单位线)提供大容量电力。
在这种母线槽中,空气绝缘型母线槽是本领域公知的,其在穿过母线槽内部的多个相邻母线之间形成间隙时,通过周围的空气起到绝缘作用。
图1为示出通常的空气绝缘型母线槽的横截面视图。
参见图1,将通常的空气绝缘型母线槽配置为使得具有矩形截面的多个母线20穿过外壳10的内部。母线20由诸如铜和铝之类的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其可仅配置有三个相导体(R、S和T相)或另外还配置有中性导体(N相)或接地导体(E相)。外壳10保护设置在其中的母线20免于遭受外部撞击或外界物质的渗透。
在这种已有的母线槽中,母线20配置为表面暴露在外的裸导体,并且在相邻的母线20之间以及母线20和外壳10之间形成间隙,以通过空气提供电绝缘。换言之,空气绝缘型母线槽由外壳、母线以及绝缘空气组成。
在这种母线槽中,如果将电流提供给由导体制成的母线20,会产生焦耳热量,并且此热量会使母线20的温度升高。容许的电流量依据母线20升高的温度来确定。换言之,由于母线20的热量更好地向外辐射,所以降低了母线20的温度。并且,由于母线20的温度降低了,所以增加了电力传输容量(也称为所提供的电力容量或容许电流)。
因而,为了使电力传输容量增加,需要有效地辐射由母线所产生的热量。
尽管外壳10包围母线20以保护母线20免于遭受外部撞击或外界物质的渗透,但是外壳10可能干扰母线20所辐射(或照射)的热量的散发。
因而,为了处理热辐射,已经对外壳结构提出了多种变化。这些变化例如公开于美国专利US 4,929,801、US 4,842,533以及US 4,804,804中。
然而,在上述文件提出的手段或其它现有技术需要在外壳中穿通(perforation)多个孔以通过对流(convection)进行冷却(US4,929,801),在绝缘板之间应用接合板(US 4,842,533),或者改变外壳边缘(flange)的结构或改变外壳的围栏(rail)的结构(US 4,804,804),因此,需要额外的处理或复杂的结构,从而增加了成本。
另外,如果在外壳中穿通多个孔,那么外界物质可能会通过孔渗透,这可能使母线槽的质量等级降低并导致电力事故。
如果由导体制成的母线的尺寸(主要是表面面积)增大了,则可提高热辐射。然而,由于母线槽的价格主要由母线的价格决定,因此母线尺寸的增加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而,在成本方面,减小母线的尺寸是有利的,并且进行了多项研究来减小母线的尺寸。然而,如果母线的尺寸减小,则会增加导体电阻,从而会进一步升高温度,因此需要对应于减小的尺寸而进一步提高热辐射效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气绝缘型母线槽,其能够使热辐射能力最大化,并且维持其现有的形状,而不会改变母线或外壳的结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空气绝缘型母线槽,其能够通过降低母线的操作温度来增加电力传输容量并保证成本竞争力,并且相较于电力传输容量,还减小了母线的尺寸。
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空气绝缘型母线槽,其包括:中空外壳,以及作为电力传输导体并穿过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多个母线,其中相邻的所述母线相互间隔开,并且每个所述母线与所述外壳间隔开,以通过所述外壳内部空间中的空气确保它们之间电绝缘,其中漆层形成在多个母线的外表面上,并且漆层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外表面或者内表面和外表面上以增加热发射率。
漆层可由非导电物质制成。
漆层的颜色可在可见波长范围(visible wavelength range)内选择,并且所述波长的范围为0.4-0.7μm。
漆层的厚度可为0.1mm-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电线有限公司,未经LS电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驱动器增益值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