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油浸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2222.9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冯骏明;蔡锦伟;刘建南;林劲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骏明 |
主分类号: | H02H7/04 | 分类号: | H02H7/04;H02P13/00;H01F27/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油浸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区配电网络一般由变电站级电网和配网级电网组成,配网级电网往往采用10千伏变压器,为了实现向低压用户级的电网供给电力,根据具体用电情况在配网级电网上设置多个用电点,在每个用电点上再安置配备了变压器、用于电费计量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房,10千伏的高压电经过配网上的变压器降压而转化为220~380伏的市电输送给用户使用。所述的保护装置是为了在变压器受到雷电冲击、对地短路和外部电器故障短路等故障时切断供电线路以保护配网或者上一级电网不受故障的影响和破坏。现有变压器的保护装置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保护装置是采用设置在户外的分体式高压跌落开关,目的是为了隔离故障点与网络的联系。当变压器出现故障时,熔断器中的熔丝会被熔断,当一相熔丝熔断时,三相开关均会跌落。在进行修复时,需要切断上一级电网的电力供应,以致造成大面积区域停电,给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不便。为了尽快恢复供电,修复时间往往过于紧张,而且这种户外的熔断器一般设置在较高的支撑柱体上,因此在修复时需要爬上支撑柱,先排出故障后再更换被熔断的熔丝,工作量较大,是一种相对落后的保护模式。
第二种保护装置是采用组合式的负荷开关结合熔丝保护,该保护装置一般设置在户内的开关柜中,既可以控制正常状态下的负荷电流启闭,也可以在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熔丝熔断切断故障电流,实现配电网络的各种电流情况下开断的全范围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装置也存在维修不便,需要在上一级电网停的情况下进行电修复的缺陷,而且合闸三相同时关合,可能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
第三种保护装置是可实现全范围高压保护的断路器级开关,能够开合各种性质的故障电流,因其在故障修复时只需排除故障,无需更换熔丝即可,修复的工作量小且速度较快。
在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保护装置的使用中,当配网上某处用电点的变压器发生故障时,该处变压器的保护装置会切断电路,同时,变电站级的总开关跳闸, 一个用电点发生故障,会导致该点所在的整个配网断电,虽然,此时在变电站观测时可确定某配网发生故障,但是无法具体判明故障点的在该配网的具体位置,需要采用巡查的方式,即必须将每个用电点的变压器巡查一遍,才能确定故障位置,这样的修复办法显然既费时又费力,与我国目前所建设的智能化电网系统——安全、可靠性网络的目标极不相符合。
上述的第三种保护装置是采用真空断路器,不但可实现分散合闸,减小负荷开关合闸时对电网的冲击,同时,还可在变电站级通过数据运算得出故障点的确切位置,省去了故障巡查的繁重而缓慢的修复环节,所以真空断路器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变压器保护装置。然而,由于真空断路器一般采用真空灭弧室作为开关元件,处在空气中的三相真空灭弧室之间的绝缘间隙要求较大,导致真空断路器的体积较大,现有安装断路器的柜体体积往往达到1.0×1.0×2.2m,占用了较大的安装空间。
上述的三种保护方式均还存在以下缺陷:
(1)保护装置与变压器分别由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供电局需分别从不同的厂家购买保护装置和变压器,并在现场分别安装。由于与变压器分体的保护装置的体积较大,而城市适于安装变压器的空间有限,会导致变压器选址上的不便,而且安装过程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复杂的调试工作,使得变压器的安装施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2)作为电费计量用的计量柜(安装有电压/电流传感器)也与变压器分体,需要占用一定的安装空间。
(3)现有的变压器保护装置在变压器产生故障时,虽然能够开断变压器电路,但是无法实现故障的自行判断及将故障信息上报的功能,而且在变压器正常运作时,也无法向远端控制中心传送变压器运作的电参量数据,另外,远端控制中心也无法控制保护装置进行相关操作,因此现有的保护装置无法实现未来智能化电网的智能化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节省空间的智能油浸变压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第一个目的基础上实现配网全范围智能保护的智能油浸变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骏明,未经冯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2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地下建筑的地线装置及其铺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