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2432.8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君;邵黎军;储蓓;储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38 | 分类号: | C21D9/38;C21D1/18;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08 | 代理人: | 蔡凤苞 |
地址: | 2142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铸钢 支承 淬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热处理领域,特别是对整体铸钢支承辊工作层淬火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整体铸钢支承辊由于生产工艺简单,与锻造和复合支承辊比,减少了锻造过程和复合浇注过程,一次浇注成型成本低,使用性能稳定可靠,越来越受到冷、热轧带钢厂的欢迎。由于受热处理设备和淬火工艺的制约,现有技术对支承辊工作表层淬火处理,只能采用整体加热方式加热支承辊工件,淬火工艺大致分为预热保温段、喷淬段和回火段三个工艺段,其中预热保温段采用连续升温至淬火温度(通常在900-950℃),保温一时间使热量向内层渗透,达到内外温度基本接近,出炉喷水淬火,进炉回火(图2)。由于整体铸钢支承辊直径通常在1.2-2.0米,长度在1-5米,此整体加热至内外(径向)基本同温(淬火温度)的通体加热淬火温度的淬火工艺,由于支承辊体积大,热容量也大,在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能量消耗高时间长,工作表层喷水淬火,喷淬时间长,用水量大,并且表层淬火冷却后,径向内部仍然是高温状态,易造成工件淬火淬硬层返温,工件自退火,表面硬度和淬硬层底部硬度降低,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增大,辊身表面硬度均匀性不一致,淬硬层深度难以控制,上述自退火后均导致淬硬层抗拉强度降低,影响使用寿命;其次,此淬火工艺,不仅能耗高,而且加温时间长,淬火一支直径1.5米,长1.78米支承辊,加热保温时间需要140小时左右,淬火效率低。因此表面工作层硬度和淬硬层深度难以控制,均匀性差,淬火效率低,能耗高,是目前同温加热热处理淬火难以克服的缺点。
中国专利CN1147020公开的消除支撑辊辊身软带热处理工艺,依据存在软带的支撑辊的成分、金相组织等不同的原始状况,采用等温退火、喷雾淬火、回火工艺三个步骤进行处理。其仍然采用整体同温加热方式加热工件,因此上述缺陷仍然未能得到克服。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淬火后辊身表面硬度高且均匀、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小、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淬火加热能耗低的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方法。
本发明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淬火人为分成预热段、差温加热段、喷淬段和回火段四个工艺段,通过改变淬火加热模式,使加热分前慢速后快速两段加热,达到控制支承辊淬火温度深度(径向形成梯度温差),降低加热总能耗,并减少喷水淬火后,工件返温自退火,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说,本发明整体铸钢支承辊淬火方法,包括依次对支承辊整体加热,工作层水淬,回火处理,其特征在于支承辊整体加热为:先对调质态支承辊以≤20℃/h升温速率,加热至共析线温度以下50-100℃,保温13D-20D小时;移至差温炉内,使支承辊在低速转动中以≥250℃/h的升温速率,快速加热至表面≥淬火温度,保温至热渗透厚度≥所要求淬硬层深度,保温结束移入水淬机,在表面温度≥850℃以上进行转动喷水淬火,轧辊喷水淬火降温速率≥2℃/s,喷水淬火至表面温度≤220℃时停止喷水,移入加炉热回火处理,得到辊身表面硬度:55-75HSD;表面硬度均匀性:≤±1HSD;淬硬层径向硬度落差:≤0.5HSD/cm;淬硬层抗拉强度:≥1200MPa。其中D为支撑辊直径,单位米。
按上述热处理工艺方案,本发明更具体工艺为:
前慢速加热至共析线温度以下50-100℃,例如铸钢支承辊表面温度为600-650℃,保温辊直径米的13-20倍小时,使相对淬火温度的低温热均匀向中心渗透。
后在差温热处理炉内低速转动快速升温,转速为5-10rpm,低速转动加热,有利于支承辊在差温炉内受热均匀;快速升温至淬火温度,相对短时保温(保温至热渗透厚度≥所要求淬硬层深度,试验确定为保温时间为升温时间×(0.5-1.2)小时),有利于形成加热径向温差,即工作层达到淬火温度(900-950℃),而使内层温度尽可能低,既可以降低加热能耗,减少喷水淬时间,又可减轻后续水淬后的返温自退火。
≥850℃转动喷水淬火,主要是避免<850℃喷淬热处理,易造成淬透不良,淬硬层不足。支承辊转动淬火,速度为5-20rpm。喷水淬火,较好为水压0.01-0.05MPa,水流量0.2-1.0t/min,三者配合以确保降温速率≥2℃/s,使淬硬层获得稳定的贝氏体组织及达到所要求的硬度范围。
喷水淬火结束后回火前,-种较好为先进行吹风冷却,例如风量2000-15000m3/h,吹风1.5-3个小时,使支承辊辊温冷却到400℃以下,再进炉加热回火,有利于防止支承辊返温影响轧辊的硬度及硬度落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合成放射性药物的微量反应器及其应用
- 下一篇:电气连接器自锁式推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