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喂入花生收获摘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2625.3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超;彭宝良;谢焕雄;田立佳;陈有庆;顾峰玮;于向涛;陆秉宏;胡良龙;王海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29/00 | 分类号: | A01D2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喂入 花生 收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摘果装置,尤其是一种半喂入花生收获摘果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花生联合收获机主要有全喂入和半喂入两种形式。全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存在秧蔓缠绕、破损率高、果秧分离不净、功率消耗大等缺点,而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同时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方式未对秧蔓粉碎、破坏,收获后的秧蔓依然可以用作动物的优质饲料。近年来,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已成为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
现有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采用双辊筒2、差相组配形式,固定在辊筒上的直板型摘果叶片5随着辊筒作高速旋转(参见《农机化研究》2008年第一期98页“卧式双辊筒花生摘果装置的设计”一文,尤其是该文的图5),对通过的果秧进行刷脱摘果。这种摘果装置实际上通过刷脱式摘果,其摘净率高,但同时果荚带柄率高、断秧断枝多,影响收获质量。而果荚带柄率高导致必须花费较多人力手工摘除果荚上所带的果柄,断秧断枝多则加大了收获后期花生果实与秧枝的分离。以上问题已成为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不仅摘净率高,可以有效降低果荚带柄率以及断秧断根率的半喂入花生收获摘果装置,从而显著提高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质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申请人经过较长时间田间试验,逐渐认识到:摘净率高固然归功于直板型摘果叶片的刷脱作用,但同时(参见图5),造成摘果后果荚7带柄率高、断秧断枝多的祸根也是直板型摘果叶片结构。因为这种结构的刷脱在花生摘果过程中不仅具有拉扯力,同时还有明显的切割作用,结果在果柄8与果荚7没有分离的情况下,不仅容易将果荚7连同果柄8从根茎处切断,同时将秧、枝9强行切断而使果荚7带柄脱落。
在该认识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了如下半喂入花生摘果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由径向装有间隔差相分布摘果叶片的一对辊筒构成,所述摘果叶片呈朝背离辊筒旋转方向逐渐弯曲的连续曲面。为方便制造,所述曲面为圆弧曲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完善是,所述曲面最外缘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最外缘的包络圆切向重合。
工作时,弧形摘果叶片对花生果荚的作用力不再象直板型那样是存在刚性剪切作用的刷脱,而成为对花生果荚的拍打,因此摘果机理发生了本质变化,起到类似手工甩打摘果的作用效果,作用力柔和化。实践证明,不仅保持了高摘净率,而且有效降低了果荚带柄率以及断秧断根率,因而可以显著提高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花生摘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花生摘果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花生生长示意图。图中6是花生根,7是果荚,8是果柄,9是秧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半喂入花生收获摘果装置如图3所示,由一对辊筒3构成,两辊筒径向装有间隔差相分布的摘果叶片5,即两辊筒的摘果叶片5相互错开。辊筒3两端支撑在辊筒轴1上,外圆径向延伸出间隔分布的叶片固定座2,各叶片固定座上通过固定螺栓4装有摘果叶片5,摘果叶片5呈朝背离辊筒3旋转方向逐渐弯曲的圆弧曲面,两端具有倒角(参见图2)。
工作时,弧形摘果叶片对花生果荚产生拍打作用,而不再是刷脱作用,因此避免了剪切作用。并且,由于弧形摘果叶片朝背离辊筒旋转方向逐渐弯曲,因此线速度越大处,越朝后倾斜,从而使拍打作用力柔和化,更接近手工甩打摘果的作用效果。结果,应用到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上后,与现有技术的直板型摘果叶片相比,不仅保持了高摘净率,而且使果荚带柄率降低了20%以上,断秧断根率则降低了80%以上,收获质量显著提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半喂入花生摘果装置如图3所示,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辊筒3外圆径向延伸出的叶片固定座2朝背离辊筒3旋转方向倾斜,与径向的夹角在30±5°为宜,圆弧摘果叶片5最外缘的弯曲方向与圆弧摘果叶片5最外缘的包络圆切向重合。这样,当摘果叶片5与枝条状的秧枝、根茎、果柄接触时,其拍击作用只会使其发生形变,而不至于使根茎、果柄被切断,只有当与果荚接触时,才会产生较明显的击打力,将其“摘下”。
实践证明,本实施例应用到提高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上后,有益效果优于实施例一,突破了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技术瓶颈。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摘果叶片的连续曲面除了圆弧曲面外,也可以是渐开曲面、阿基米德螺旋曲面等;又如,叶片固定座不限于图2所示,与辊筒轴线平行,也可以呈螺旋状,沿辊筒轴线扭曲,从而使摘果叶片的连续曲面成为三维空间曲面,从而实现沿滚筒轴向循序拍打,便于果荚集中。这些经试验证明,也是可行的技术方案。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急移动式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洁牙、除口臭的刷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