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VB6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2671.3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毕树平;章福平;倪海燕;张敏;杨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玉梅 |
地址: | 21009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vb sub 电化学 测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当前生物无机化学的热门课题。铝是人体非必须元素,微量铝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已引起普遍关注。
维生素B6(以下简称VB6)又名吡哆素,以辅基形式含于转氨酶、脱羧酶及一些参与合成和分解氨基酸的酶组成中,在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B6有六种存在形式: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5’-磷脂、吡哆醛-5’-磷脂、吡哆胺-5’-磷脂,其中前三种为水溶性,后三种需经酶催化从机体组织中提取,水解为对应的水溶性的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因此,可以商购的VB6只可能含有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有文献报道,pH=7.0时,吡哆醇、吡哆醛的电化学响应电位在0.8V左右,为环上氮原子对面的羟基氧化峰;而吡哆胺的电化学响应电位为0.35V左右(J Solid State Electrochem.,2008,12:1067,J Chromatography A,2007,1173:71)。但是关于Al3+与VB6的电化学行为至今未见报道。
吡哆醇
吡哆醛
吡哆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VB6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利用Al3+与VB6的电化学行为测量铝。
所述采用VB6电化学测量铝的方法,采用浓度为0.10-0.50M的KCl支持电解液,在pH值为3.5~6.5的条件下,利用Al3+使VB6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下降值与Al3+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铝进行测量,其中,VB6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下降值是指VB6浓度一定时,VB6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与加入Al3+后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的差值,VB6中吡哆醇的浓度为2.0×10-6~8.0×10-4M。
上述方法中,测量铝的线性方程为:Δip=0.09+1.05×104[Al3+],其中Δip为加入Al3+后VB6在玻碳电极上产生的氧化峰电流下降值,单位是μA,[Al3+]为Al3+的浓度,单位为M,Al3+的浓度为3.0×10-5~12.0×10-5M,相关系数R=0.9977。相对标准偏差2.0%(n=10)、检测下限1.0×10-5M。其中,n为实验重复次数。
上述测量铝的方法优选在pH值为5.8~6.2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0.1M的HAc-NaAc缓冲液中进行测量。
将本发明应用于水样及合成生物样品中微量铝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VB6是重要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本发明用对人体无毒的药物VB6测定铝离子,不仅无需使用有毒化学试剂,还有利于建立体内测定的原位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浓度VB6的DPV图,其中VB6的浓度分别为:a:0;b:6.0×10-5M;c:8.0×10-5M;d:18.0×10-5M;e:20.0×10-5M;f:30.0×10-5M;g:40.0×10-5M;h:60.0×10-5M;i:80.0×10-5M;
图2是DPV峰电流对VB6浓度的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