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枞酸盐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12781.X 申请日: 2009-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1804044A 公开(公告)日: 2010-08-18
发明(设计)人: 周永红;刘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1/205 分类号: A61K31/205;A61K31/19;A61K31/43;A61P31/04;C07C61/29;C07C51/4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4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抑制 幽门 螺旋 杆菌 枞酸盐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一种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天然改性化合物。

二、背景技术

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胃肠器官的致病机理和严重危害已经得到医药科技人员的共识,在 使用药物治疗根除的方法中,普遍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消炎、抗菌素组合药物,治疗效 果明显。但是,李爱芳等发现甲硝唑使用过程出现耐药性,经过医学统计已经占人群的70% (李爱芳等,幽门螺旋杆菌对常见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实验,温州医学院学报,Vol.38 No.4  Jul.2008,371~373),另外,成虹等发现大量使用阿莫西林等抗菌素,也出现了抗药性、过 敏性和抗菌素资源的短缺问题(成虹等,“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意见会 议”纪要,临床药物治疗杂志,Vol.5 No.6 58~59)。所以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药物。

天然产物枞酸是松香的主要成分,是手性的环状双萜化合物含有4个手性碳和共轭双键, 具有生物活性,是一个很好的新药开发资源。目前还没有关于枞酸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 报道。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枞酸的分子结构进行改造,经过对抑制幽门螺旋 杆菌实验的筛选,得到了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化合物枞酸盐。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使用枞酸,然后经过成盐反应得到枞酸盐,使用枞酸盐用于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达到抑 制最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目的。

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一:枞酸盐的制备

取l摩尔量的枞酸,100~500ml的乙醇,在30~70℃的水浴中加热溶解,待全部溶解后 加入等摩尔量的碱,继续搅拌反应0.1~5h,停反应。蒸出50~400ml的乙醇,放置待结晶, 然后经过过滤得到结晶产物枞酸盐,最后将结晶物使用乙醇重结晶3次得到最终产物。

在反应中使用的碱是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铋Bi(OH)3、氢氧化锌 Zn(OH)2、氢氧化镁Mg(OH)2、三乙醇胺N(CH2CH2OH)3这些无机碱和有机碱。

经过对产物结构的结构分析确证得到结构式如说明书附图图1,图中:M=Na、k、Bi、 Zn、Mg、N(CH2CH2OH)3。

步骤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实验。

1.受试样品:

(1)枞酸钠;(2)枞酸钾;(3)枞酸铋;(4)枞酸锌;(5)枞酸镁;(6)枞酸胺;(7)枞酸铋50%;阿莫 西林50%;(8)枞酸钠50%;阿莫西林50%;(9)阿莫西林;(10)甲硝唑。

2.实验方法:

将受试样品化合物两倍比稀释成一系列浓度梯度后与含有7%羊血的Mueller-Hinton琼 脂混匀铺板,每块板体积为10mL。用接种环将生长于平板的ATCC43504 H.pylori刮下转入 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依照麦氏比浊管用生理盐水调比浊度至约107CFU/mL菌浓度,用多点 接种仪将相应受试菌株接种于事先铺好的含有一系列化合物浓度梯度的平板,每株菌接种体 积5μL。平板置于三气培养箱(含5%O2,10%CO2及85%N2,相对湿度98%)中生长72小时 后观察结果。能够完全抑制H.pylori生长的最低化合物浓度定义为该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 度。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空白平板及含同等浓度DMSO作为阴性对照,以确 保细菌生长和全程操作处于无菌状态(1).

3.参考文献:

(1)Guofei Dai,Ni Cheng,Lei Dong,Mutsumi Muramatsu,Shudong Xiao,Ming-Wei Wang,2,4 and  De-Xu Zhu1;Bactericidal and Morphological Effects of NE-2001,a Novel Synthetic Agent  Directed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Aug. 2005,p.3468-3473

本发明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7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