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硒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3522.9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郁;岳金龙;周晓星;鲁小红;李霞;周春霖;刘有兄;姜兆全;韦汉中;孙久建;赵静;张骅;高鹤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盐城悦达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杨晓东 |
地址: | 22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有机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硒肥,尤其涉及生产水稻的富硒生物有机肥料,同时 涉及该生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对人体和动物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虽然硒在人体和动物中含量 极少,但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主要通过饮食获得硒,因此人体是否 缺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硒含量的高低。补硒的途径有三种:临床补硒 盐,剂量难掌握,且毒副作用大,难以推广应用;服用含硒保健品,如富硒康、黄金 搭档、硒旺胶囊等,价格高,广大居民和工薪阶层补硒经济上难以承受;食物补硒, 即通过人们经常食用的主食(大米等)来补充硒,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方便 的补硒途径。我国约有25%的土壤处于缺硒状态,15%的土壤处于潜在性缺硒状 态,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平均摄硒量处于较低水平,缺硒影响着人们的健 康状况。受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居民摄入的总硒量7%来自于谷物,因此,提 高食品的硒含量,特别是谷物中的硒含量,是人体补硒的重要途径。水稻是我 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富硒栽培能有效提高稻米的硒含量。许多研究和 应用表明,通过富硒栽培来提高食物链中的硒水平,从而实现对人体补硒的目 的是可行的。
我国硒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十分不均,水稻富硒栽培所需的硒元素多由 专用的硒肥提供。目前市场上的硒肥为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硒肥、富硒增产 剂、富硒营养液。有机无机复混肥作为底肥或追肥施入土壤时须进行测土配方, 施用过量易对环境造成硒污染,而目前由于研究水平有限,能造成硒污染的硒 肥施用量临界值还不清楚,与硒肥施用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尚未制定出来。且有机 无机复混肥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不同作物需不同的配方,需耗费大量的人 力,物力。南京农业大学研制了生物硒肥,,有显著的富硒效果,但无增产效果, 平产甚至减产,详见陈历程,杨方美,张燕玲等著《我国部分大米含硒量分析及 生物硒肥对籽粒硒水平的影响》载于《中国水稻科学》,2002第4期,第341-345 页。黑龙江省农科院研制了富硒增产剂,既有富硒效果,也有增产效果,但增 产效果差,平均亩增产稻谷仅12kg。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进行了水稻富硒及增产 效果试验,却又由于缺少明显的直观效果,农民看不见,摸不着,对其效果便 很难相信,从而应用推广难,详见魏丹、杨谦、迟凤琴等著《叶面喷施硒肥对 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载于《土壤肥料》,2005第1期,第39-41页。其实 富硒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和叶面喷施硒肥与磷肥的吸收与利用存在着相互作用, 适量施磷降低了大米中的硒含量,大量施磷又促进了硒在大米中的累积。因而, 在施用硒肥时,还应考虑硒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目前市场上的硒 肥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易造成环境污染,肥效不明显,生产过程复杂,成本 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富硒生物有机肥,以解决目前市场上 硒肥存在的肥效不明显的问题,通过施用本肥可提高大米中硒元素的含量和水 稻的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富硒生物有机 肥,按重量百分比该富硒生物有机肥由以下组分组成:螯合硒溶液10%~30%, 螯合锌溶液10%~30%,螯合铁溶液20%~40%,硼酸溶液10%~30%,钙、镁离 子拮抗剂1%-10%,水10%~30%,其中所述螯合硒溶液浓度范围为3×10-4摩尔 /升~13×10-4摩尔/升,所述螯合锌溶液浓度范围为1×10-4摩尔/升~10×10-4摩尔 /升,所述螯合铁溶液浓度范围为5×10-4摩尔/升~15×10-4摩尔/升,所述硼酸溶 液浓度范围为3×10-4摩尔/升~13×10-4摩尔/升。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螯合硒溶液浓度范围为5×10-4摩尔/升~11 ×10-4摩尔/升,所述螯合锌溶液浓度范围为2×10-4摩尔/升~8×10-4摩尔/升,所 述螯合铁溶液浓度范围为7×10-4摩尔/升~13×10-4摩尔/升,所述硼酸溶液浓度 范围为5×10-4摩尔/升~11×10-4摩尔/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盐城悦达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盐城悦达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3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