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回收PET/ABS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4236.4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石光;何礼俊;陈楚芝;刘剑富;柳勤钟;许慧;陈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55/02;C08K5/053;C08K5/10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廖继海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回收 pet abs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回收PET/ABS合金。
技术背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类结晶型聚酯,具有良好的耐有机溶剂、耐化学药品性、自润滑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等,广泛应用于纤维、食品包装瓶、板材、塑钢带等等。与此同时,废弃PET也以每年12%的速率在不断增长。由于回收PET每挤出一次,特性黏度(IV)值都会下降约0.07dL/g,从长远来看,其降解较为严重,造成再生PET应用领域的局限性。将回收PET制成合金材料,可有效减缓降解程度,令PET拥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和更广的应用领域。
ABS塑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较高的冲击强度,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电性能等。用ABS改性PET,可以显著提高PET的冲击强度,降低其脆韧转变温度,并充分发挥PET优异的拉伸强度,达到两者共混后的性能互补。ABS的添加还能使回收的PET在熔融加工中工艺顺畅(不出现流淌现象),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PET与ABS合金是典型的相分离材料,仅通过物理机械共混的方式得到性能优异的合金非常困难。
中国发明专利CN101508818A公开了一种ABS/PET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按重量配比为(%):ABS 21-72%;PET 14-60%;相容剂3-10%;抗氧剂0.4-0.6%;增韧剂5-15%;润滑剂0.3-1%。该发明通过选用合适的相容剂和增强剂,将ABS体系和PET体系很好地熔融在一起,制造出的材料具有尺寸稳定、高强度、高模量、高流动性。它综合了ABS和PET的优点,改善了耐PET的耐热性、冲击性、加工性等。该塑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首先将原料按上述比例混合,然后进入塑料挤出机中,温度控制在230~260℃,再进行造粒,得到ABS/PET合金。
然而,该技术中还存在以下不足:所用增容剂多数为马来酸酐接枝物,由于酸催化作用,加工过程中PET的酯交换反应被加剧,使合金中PET分子量剧烈下降,合金各项性能都将随之下降;另外,所用PET为新料,其加工温度为260~290℃,在此温度下,ABS已开始分解,合金加工可控温度区间很窄,不仅操作困难,而且产品质量难有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及高流动性、高化学稳定性的高性能回收PET/ABS合金。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性能回收PET/ABS合金,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
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30%~80%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10%~50%
增强剂 1%~10%
相容剂 2%~15%
增韧剂 0.5%~5%
多羟基化学偶联剂 0.5%~3%
抗氧化剂 0.1%~1%。
本发明提供的高性能回收PET/ABS合金是按上述配比将原料组分先干燥混合好,然后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按常规工艺条件进行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即可。
以上材料中所用的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为回收矿泉水瓶经分拣、破碎、清洗、浮选、干燥后所得无色透明片状材料,回收PET纯度为99.6%,其中仍含有极少量PVC标签纸,但对本发明的合金材料不构成影响。经差示扫描热量仪多次测定,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的熔融温度范围为249℃~253℃,维卡热变形温度为211℃~216℃。
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剂为A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有机蒙脱土、气相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为ABS-g-MAH、AS-g-MAH、SBS-g-MAH、SEBS-g-MAH、PE-g-MAH、PP-g-MAH、PS-g-PMMA、EPDM-g-MAH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4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止血电凝镊系统
- 下一篇:弹性带锁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