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燃烧节能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4387.X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伍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镜清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46;F23D14/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燃烧 节能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一种用于工业、食堂、发电厂等行业的一种以气体作为燃料的 使用方法及设备,特别是涉及于一种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的气体燃烧方法及装 置。
技术背景
现有用于工业,食堂和发电厂等行业的燃气燃烧器中气体的燃烧方式为气体 直接送往燃烧口进行燃烧的开放式燃烧,或在燃烧口处设置一些网状或多孔分布 结构的燃气分散器进行将其他分散燃烧,有的是结合风机一起使用,如国家公布 专利号为200620175542.3的实用新型专利“垂直引射旋流式耐高温燃烧炉”和 国家公开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28321.9的发明申请“安全节能燃气炉具”。这 些燃气燃烧器存在的共同缺点是:如在低压供气时,选用大耗量模式时燃烧质量 不稳定,火焰里发放出热辐射危害操作人员,超过30%的燃气未达到完善燃烧过 程便排放到生活空间,其中仍含有碳氢化合物、甲烷、二氧化碳之有害物质和气 体,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宝贵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燃烧炉使用时不能完全燃烧燃气,这样, 不但浪费大量的燃气,并且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 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的种种缺陷,提供了一种燃气燃烧节能的方法及其装置, 其方法为:
1>燃气进入炉膛内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压缩和膨胀;
2>炉膛内引进空气与燃气混合;
3>点燃燃气,燃气与空气在炉膛内体积迅速膨胀及压缩,气体分子健价随 着分裂;
4>燃气在炉膛内高速的转动,从炉体上完全燃烧释放出热能;
5>燃气燃烧的同时,将对燃气进入炉膛内之前进行预热。
一种以上燃气燃烧节能方法的装置为:黑洞式燃气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有 安全阀、炉体、和虹吸预热气鼓。炉体的炉膛内设置有一个膨胀器,虹吸预热气 鼓为环型环绕炉体,并连接膨胀器内的通道,在炉体上安装有一中心位置开有一 圆孔的阻拦板。
上述的膨胀器分为内膨胀器和外膨胀器,内/外膨胀器均为带有空腔的圆柱 形、方形、多边形或星形,空腔的侧边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外膨胀器套着内膨胀 器使中间形成一个压缩内腔。
上述的内膨胀器或外膨胀器有一个或两个以上。
上述的内膨胀器和外膨胀器之间设置有一块连接件。
上述的炉体与炉膛之间设置成进气通道,炉膛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
上述的炉膛上设有一电子点火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气体虹吸预热气鼓,从而使燃气燃烧器在低压供气的环境 下,能够对燃烧器的燃气进行预热,克服当燃气处于气量要求大时,供气量跟不 上而引致火力反而降低,导致燃气的使用率下降等缺点,达到燃气使用率提高, 火力更强劲、节能,有害气体排放大幅降低的有益效果。
2、由于本发明采用有膨胀器,使其燃气燃烧器使时,燃气经过膨胀器时,燃气 的体积在不断的裂解,迅速膨胀,使其燃气更能达到充分的燃烧,大大的提高燃 气的利用率。
3、由于本发明在炉体上安装了有一带圆孔的阻拦板,使其气体在炉体内经过内 /外膨胀器不断分裂和迅速膨胀后并随即作进一步的压缩,并在不断的膨胀及压 缩时,把物质浓缩成很小的体积,而温度和密度在浓缩过程中增大到了极点,物 质之间的份子键价亦随着裂解,产生聚变,引致高速旋转并聚焦在外膨胀器顶端 中心开成一个旋涡型黑点,随后被释放火焰又从黑点中由阻拦板上的圆孔爆发出 来,呈龙卷风形状,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燃气中的各种物质产生了一系列氧化还 原反应后,转化为极高热量释放达到完善燃烧的境界,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燃气燃烧节能的方法,其方法是:1、燃气进入炉膛内进行一次或多次 的压缩和膨胀;2、炉膛内引进空气与燃气混合;3、点燃燃气,燃气与空气在炉 膛内体积迅速膨胀及压缩,气体分子健价随着分裂;4、燃气在炉膛内高速的转 动,从炉体上完全燃烧释放出热能;5、燃气燃烧的同时,将对燃气进入炉膛内 之前进行预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镜清,未经伍镜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43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稳定负载的前馈控制电路
- 下一篇:支撑机构及应用其的背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