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4399.2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海;张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02 | 分类号: | C08L7/02;C08L3/02;C08J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乳胶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及其制备方 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天然乳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人工栽培的三叶橡胶树分泌的乳汁 浓缩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聚异戊二烯,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天然多糖 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天然乳胶的综合性能良好,具有成膜性好、湿凝胶强度高、 易于硫化,所得制品弹性大、强度高、蠕变小等特点,目前在医用外科手套、 医用检查手套、安全套等一次性乳胶制品应用广泛。有报道称,在2005年时, 我国医用手套达到3亿双,检查手套8亿只,避孕套24亿只,用量还在逐年提 高。但是,由于天然乳胶不能降解,废弃的一次性乳胶制品带来的污染问题日 趋严重,这些一次性的乳胶制品,使用率高、回收困难,严重污染了环境。解 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焚烧、填埋等。但焚烧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对环 境产生二次污染;填埋后的乳胶制品不能降解,占用土地,会污染土壤和地下 水。目前,已有相关天然乳胶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但是这些工作主要集 中在天然乳胶力学强度、储存稳定性等方面,如专利号为ZL200610033032.7、 发明名称“纳米蒙脱土改性天然乳胶医用制品的制备方法”提供的医用制品具 有更优良的耐老化、抗拉伸和抗撕裂和抗微生物渗透性能;专利申请号为 200710028010.6、发明名称为“一种纳米SiO2/天然乳胶制品的制备方法”提供 的制品克服了传统天然乳胶制品长期存在的贮存期短、使用寿命短、易老化发 粘、耐撕裂性能好等问题。然而,这些技术并没有涉及到天然乳胶的可降解问 题,因此,研制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制品,使天然乳胶制品能够自身降解,降低 环境污染,成为当前天然乳胶改性方面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 的乳胶复合膜。该乳胶复合膜不仅具有可生物降解性,也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乳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乳胶复合膜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由 淀粉和天然乳胶构成;其中,淀粉和天然乳胶固含量的质量比为0.1~0.5∶1;
所述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淀粉分散在水中,加热到70~90℃,糊化30~60min,然后迅速降 温至室温,得到的糊化后的淀粉,使淀粉与水形成氢键以建立一个亚稳定的拟 均相状态;
(2)按照淀粉与天然乳胶固含量的质量比0.1~0.5∶1,将步骤(1)得到的 糊化后的淀粉与天然乳胶混合,剧烈搅拌,抽真空除气泡,在聚四氟乙烯板上 铺膜,干燥,得到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
步骤(1)中所述的淀粉是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或红薯淀粉等,优选为玉 米淀粉;
步骤(1)中所述迅速降温的方式具体为淀粉糊化完毕后,立即置于冰水浴 中;直至温度降至室温,此时的糊化液呈半透明粘稠状;
步骤(2)中所述的膜的厚度优选为0.25mm左右,有利于制备乳胶手套;
所述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应用于制备医用制品;
所述的医用制品优选为医用手套、避孕套等。
本发明的发明原理:淀粉分子中由于含有大量羟基,从而其分子间能以氢 键相互作用,形成微晶结构的大颗粒。如果淀粉糊化后自然冷却,会导致糊化 时已经分散变小的淀粉颗粒重新聚集,将其填充到乳胶乳液中,导致淀粉在乳 胶中分散不均匀、填充效果差。但是淀粉糊化后快速冷却,淀粉与水将形成氢 键,建立一个亚稳定的拟均相状态。此时,原固态淀粉分子链间的强氢键的缔 合作用已被水分子隔断,使淀粉分子链较为舒展,改善了原固体淀粉分子链紧 密缠绕的结构,有利于淀粉与天然乳胶颗粒之间的复合。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好,淀粉含量 为23.1%,经过一个月的降解,复合膜可降解30%左右
(2)本发明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乳胶复合膜不仅具有生物降解性,还具有 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医用乳胶手套、避孕套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4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