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超高温热处理木材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5157.5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宁;李晓文;林位夫;李民;秦韶山;谢贵水;安锋;黄华孙;罗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7K3/16 | 分类号: | B27K3/16;B27K3/12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地址: | 571737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超高温 热处理 木材 性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木材改性领域,具体是一种改善超高温热处理木材性能 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以其独特的色、纹、质、香等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日常 生活和生产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木材作为一种生物质材料, 容易被各种生物败坏因子侵害而自然降解,降低其利用价值。为了延 长木材的使用寿命,人们采取各种手段对木材进行处理,以增强木材 抵抗腐朽、虫蛀、长霉、变色等生物败坏因子的性能。当前最常用的 处理方法是使用特定配制的防腐剂,对木材进行处理,通过化学药剂 的作用,阻止腐朽菌、霉菌、蛀虫、变色菌等对木材的侵害。
随着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不使用防腐剂处理,而采用高温热处理 方法对木材进行改性的研究逐渐兴起,并日益广泛应用。热处理是以 蒸汽、惰性气体、热油等作为介质,在200℃左右的高温条件下对木 材进行处理,使木材的化学组分和物理性能发生变化,达到改善其理 化性能的效果。早期的木材热处理工艺探索始于美国,1930年至1950 年间的研究发现热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木材的吸水性,改进木材的干缩 湿涨性能,但是因处理后木材机械强度降低太多而没有商业化。近年 来,人们对热处理木材的性能和处理工艺做了深入的研究,根据一些 研究结果显示,热处理可显著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与未处理木材 相比,平衡含水率大大降低,尺寸稳定性提高,耐腐朽性能明显改善, 木材颜色变深,外观呈典雅的深褐色,深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芬兰、荷兰、德国、法国等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的木材热处 理工艺,分别采用水蒸汽、惰性气体、油或水蒸气与惰性气体的混合 气作为传热介质和保护介质,各个国家的处理工艺方法各异,各有特 点。在国内,自2005年起有少量的高温热处理木材生产,并有相关 的技术发明问世。2006年,顾炼百等人(CN 1868704A)公开了发明 “木材炭化处理方法”。同年,李贤军、刘永前(CN 100500401C) 公开了发明“木材的高温水热处理方法”。之后,方远进(CN 101007412A),鲍滨福等人(CN 101069972A),周永东等人(CN 101224593A)分别发明了不同的木材热处理方法。
但是木材热处理后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最显著的问题是木材力学 强度的降低。人们采用多种不同的工艺对各种木材进行热处理,处理 后的研究结果显示,木材的力学性能损失在20%~50%,处理温度越 高、时间越长,力学性能的降低就越大,剧烈的处理条件甚至使木材 失去利用价值。但是,如果温度低、时间短,则不足以达到木材改性 的效果。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热处理对提高木材的防虫、防霉性能 没有改善,热处理后木材依然会被白蚁、霉菌等严重侵害。
当前的研究集中在对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以取得较好的尺寸稳 定性、耐久性,同时尽量减少强度的损失。2007年,刘磊等人(CN 101468479A)发明了一种热处理木材方法,其特点是在热处理后期, 将处理罐抽真空,通入硼酸三甲酯等,在80~120℃条件下处理40~ 70min,然后再通入水蒸气。据报道,使用这种热处理方法可提高木 材的耐腐、防虫性能,并降低热处理造成的强度损失。但是此方法的 处理工艺较复杂,所使用的药剂和工艺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善超高温热 处理木材性能的方法,利用硼化物对木材热处理前进行前处理,从而 避免或降低木材在高温热处理中的强度损失,提高热处理木材的应用 价值。
本发明采用前处理的方法,在热处理前使用安全环保的防腐、防 虫剂——硼化物对木材进行处理。将硼化物配制成水溶液,易于处理、 成本低廉,药剂载药量易于控制。硼化物在热处理时可对木材起到保 护的作用,减缓半纤维素等的降解,从而降低热处理造成的强度损失, 并且硼化物的加入亦可弥补热处理木材不耐虫蛀的缺陷,拓展其应用 领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