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5637.1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马贤好;王华军;吴桂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7 | 分类号: | H02K9/197;H02K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兆岭;逯长明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电机的需求日益增大, 电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的一 种电磁装置,主要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电机在进行电能与机械能之 间的相互转化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需 要及时对电机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空冷和水冷两种方式实现电机的冷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电机的结构示 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典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电机通常包括定子和转子两部分,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5和定子 线圈14,定子铁芯15固定于电机的机座(图中未示出),定子线圈14 按照一定的规则绕于定子铁芯15;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7和转子线圈 13,转子铁芯13固定于转轴11,转子线圈13绕于转子铁芯13上。 定子铁芯15和转子铁芯13通常都是由冲片叠压而成。
电机的风冷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径向通风和轴向通风,如图1所 示,若干个冲片之间设置有通风槽板16和通风槽片19,两个风扇12 分别设置于转轴11的两端,将冷空气有外界引入机座内,冷空气依次 穿过固定于转轴11的转子筋板18,通风槽板16和通风槽片19,带走 转子铁芯17和定子铁芯15的热量,达到冷却效果;如图2所示,转 子铁芯17上开设转子通孔171,定子铁芯15上开设定子通孔151,转 轴的一端设置有风扇12,在风扇12的作用下,冷空气穿过转子筋板 18之间的通孔、转子通孔171和定子通孔151,实现对电机的冷却。 然而,由于空气的比热、导热系数较低,造成了风冷的效果较差。
请参考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水内冷电机的空心导线的结 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典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采用水冷的电机也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水内冷电机,如图3 所示,空心导线包括铜导线21,铜导线21的中心开设有通水管道23, 铜导线21的外侧包有绝缘套,将空心导线绕于冲片上,当电机工作时, 冷却液穿过通水管道23,带走热量,实现电机的冷却,然而采用此种 方式的电机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成本很高,通常只适用于容量在 10MW以上的电机;二是水套冷却电机,如图4所示,即在定子铁芯 15的外周套有水套24,冷却液穿过水套24,实现电机的冷却,然而, 受水套24结构的影响,转子铁芯17通常采用轴向通风的方式冷却, 转子铁芯17的冷却较差。
因此,如何在降低电机结构的复杂度和冷却成本的基础上,提高 电机的冷却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不仅具有较好的冷却效 果,而且结构简单,冷却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安装于所述电 机的机座内的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所述机座内开设有沿所述转子铁 芯的轴向延伸的轴向通风通道,所述机座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通过穿过所述定子铁芯的冷却液管连通;所 述定子铁芯和所述转子铁芯中间隔相同数量的冲片均设置有径向通风 装置,形成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的径向通风通道;所述径向通 风装置包括通风槽板和通风槽片,所述通风槽板具有与定子冲片或转 子冲片相同的结构,所述通风槽片具有“工”字形结构,所述通风槽 片固定于所述通风槽板,且所述通风槽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风槽板 的径向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管包括总冷却液管和分冷却液管,所述总冷 却液管固定于所述机座的内侧壁,所述分冷却液管固定于所述定子铁 芯的内部,所述分冷却液管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总冷却液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通过 管接头与所述总冷却液管和所述分冷却液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总冷却液管沿所述机座的内侧壁的周向固定于所述 内侧壁,所述分冷却液管沿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穿过其冲片。
优选地,所述分冷却液管的管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分冷却液管的数目为多个,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 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分冷却液管具有“U”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