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5995.2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连健;张同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4G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支撑 体系 混凝土 柱拉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属于建 筑工程模板拉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屋建筑中梁板模板支撑一般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但是,由于国家目前在此方面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扣件式钢管脚 手架的搭设比较混乱,尤其是表现在高大模板(指水平混凝土构件 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支撑的搭 设上,施工现场经常见到支撑体系与主体结构没有有效拉结等现象, 导致梁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造成安全事故时有发 生。并且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还存在下列不足:扣件(特别是它的螺杆) 容易丢失;节点处的杆件为偏心连接,靠抗滑力传递荷载和内力, 因而降低了其承载能力;扣件节点的连接质量受扣件本身质量和 工人操作的影响显著。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以有效地解决支撑体系所受 水平荷载的影响,加强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确保模板工程安全施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梁板模板 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包括下列内容:
(1)搭设梁板模板支撑体系;支撑体系的框架梁固定在立杆的 顶端,在立杆上设置水平杆,水平杆包括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 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纵向水平杆固定连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横向 水平杆固定连接;
(2)将支撑体系的纵向水平杆与混凝土柱紧固连接。
上述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其支撑体系的框 架梁与混凝土柱同宽时,在混凝土柱上设置柱箍,柱箍与混凝土柱之 间用木楔楔紧,将柱箍与支撑体系的每一道纵向水平杆拉结。
上述的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其支撑体系的框 架梁与混凝土柱不同宽时,将支撑体系中每一道纵向水平杆顶紧混凝 土柱,并在纵向水平杆端部安装可调顶托。
优化的,在纵向水平杆可调顶托的端部设置木方顶紧混凝土柱。 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支撑体系所受水平荷载的影响,加强整个支撑体 系的稳定,确保模板工程的安全施工。
本发明的梁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并且可利用工程施工中 常用的材料、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纵向水平杆顶紧混凝土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首先搭设梁板模板 支撑体系,使支撑体系的框架梁1与混凝土柱2同宽。将支撑体系的 框架梁1固定在立杆8的顶端,在立杆8上设置水平杆,水平杆包括 纵向水平杆3和横向水平杆9;横向水平杆9与立杆8、纵向水平杆 3固定连接,纵向水平杆3与立杆8、横向水平杆9固定连接。在混 凝土柱2上设置柱箍4,柱箍4与混凝土柱2之间用木楔5楔紧,将 柱箍4与支撑体系的每一道纵向水平杆3拉结。
实施例2
一种梁板模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首先搭设梁板模板 支撑体系,使支撑体系的框架梁1与混凝土柱2不同宽。将支撑体系 的框架梁1固定在立杆8的顶端,在立杆8上设置水平杆,水平杆包 括纵向水平杆3和横向水平杆9;横向水平杆9与立杆8、纵向水平 杆3固定连接,纵向水平杆3与立杆8、横向水平杆9固定连接。再 将支撑体系中每一道纵向水平杆3顶紧混凝土柱2,并在纵向水平杆 3端部安装可调顶托6,在可调顶托6的端部设置木方7顶紧混凝土 柱2。
上述实施例的梁板支撑体系与混凝土柱拉结方法,均可有效地避 免支撑体系所受水平荷载的影响,加强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确保模 板工程的安全施工。并且可以利用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材料、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未经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