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6192.9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勇;陈治谏;王海明;涂恩强;周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7/00;E02D3/00;E02D17/20;G06Q5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地 农林 复合 生态系统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在坡地坡面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种植行单一或混合型植物篱带,植物篱形成一道道生物屏障,以拦截径流与泥沙、减少水土流失;
植物篱带间距和带内株距按以下方式确定:
(1)带间距设计
1)最小带间距Lmin设计
A)带间耕作及栽培管理要求——最小带间距大于便于耕作及管理的田地宽度:
WT>B/cosα (1)
式中:WT-耕作及栽培管理要求最小带间距m;B-田地宽度m;α-地面坡度°;
B)根系竟争要求——最小带间距大于根系胁地水平宽度:
WR>DR/2cosα (2)
式中:WR-根系竟争要求最小带间距(m);DR-根系胁地水平宽度m;α-地面坡度°;
C)光照要求——最小带间距大于植物篱投影带宽度:
①当阳光迎坡照射即植物篱投影带在上坡时:
WS>Hctgh/(ctgh+ctgβ)sinα (3)
②当阳光背坡照射即植物篱投影带在下坡时:
WS>Htgβtgh/(1-tgβtgh)sinα (4)
式中:WS-光照要求最小带间距(m);H-植物篱高mh-太阳高度角°,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赤纬;ω为太阳时角);β-植物篱水平面投影线与坡面投影线的夹角°,其中tgβ=tgαsin(|A1-A2|,其中,A1为太阳方位角,sinA1=cosδsinω/cosh;A2为等高线的方位角;α-地面坡度°;
D)最小带间距Lmin确定:
利用公式(1)-(4)分别计算出:耕作及栽培管理、根系竟争、光照对坡地等高植物篱的最小带间距要求WT、WR、WS,确定以三者中最大值作为植物篱的最小带间距;
2)最大带间距Lmax设计
植物篱最大带间距Lmax的布设应以不超过细沟侵蚀产生的临界坡长Lcr为准,即:
Lmax≤Lcr=g-5/3[(0.89+0.00056T)/100]10/3(nkfcosαI30)-1tgα-7/6 (5)
式中:Lmax-植物篱带最大间距m;Lcr-坡面产生细沟侵蚀的临界坡长m;n-满宁糙率;g-重力加速度;α-地面坡度°;I30-大雨时的最大30min次降雨雨强mm;T-饱和土壤抗剪切力kPa;kf-对照坡地的径流系数;
3)适宜带间距确定
分别利用公式(1)-(4)确定坡地等高植物篱的最小带间距(Lmin)、公式(5)确定最大带间距(Lmax);如计算出:Lmin<Lmax,则确定以Lmax为适宜带间距;如计算出:Lmin>Lmax,则综合考虑生态与经济效益,确定以(Lmax+Lmin)/2为适宜带间距;
二、带内株距设计
以近地面枝条密度作为安排篱笆带内部植株株距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N=Dn/Dm
式中:N-单位长度篱笆带内植株数,Dn-篱笆所需近地面枝条密度,Dm-该种植物单株平均近地面枝条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619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花秦艽仿生栽培方法
- 下一篇:自动控制的稻草打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