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喷射耗能器的机动车碰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6868.4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军;杨铸;黄鹂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建军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23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喷射 耗能 机动车 碰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碰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喷射耗能器的机动车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自1886年问世以来,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目前为止全球因车祸死亡人数累计超过3400万人,同时导致数亿人受伤或致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9年6月15日发表的《道路安全全球状况》报告中指出:2008年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高达120万,受伤或致残达2000~3000万,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00亿美元。
现有机动车在碰撞过程中车身都处于压缩状态,这一方面将导致机动车车身发生变形而损坏,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驾乘人员的乘坐空间受到挤压,严重时可能危急乘员的生命安全。例如转向管柱和方向盘在机动车受到碰撞时都会向后移动而猛击乘员的头部和胸部,NCAP(新车评价规程)规定在标准测试速度50~64km/h下,转向管柱向后移动的距离只要不超过12.7cm即可;如在机动车受到碰撞时脚踏板都会向后移动而使乘员下肢受伤,NCAP规定在标准测试速度下脚踏板向后移动的距离只要不超过20cm即可。在实际车祸中,许多机动车的速度都超过了NCAP的标准测试速度,乘员室变形剧烈,甚至完全消失,许多人实际上是被挤压而死的,这是车祸死亡率和受伤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另外现有机动车的防追尾性能明显差于防正面碰撞性能,这是导致追尾车祸死亡率也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美国专利US3797872提出了在机动车前部和尾部都安装活塞推进吸能机构,在前活塞缸与连接管之间安装了缩径阀(reducing valve),在后活塞缸与连接管之间也安装了缩径阀;当前部发生碰撞时,前部碰撞杆将通过活塞顶杆带着活塞向后运动,向后运动的活塞将迫使活塞缸内的流体压力增加,增压后的流体将通过缩径阀高速喷到连接管中,由于缩径阀的节流作用,缩径阀前后有巨大的压差,将产生一个向后的推力,这个向后的推力将使连接管处于挤压状态,也就是说机动车车身处于压缩状态,当碰撞速度较高时,机动车将发生严重变形,甚至可能将前排驾乘人员挤死。同理,当尾部发生碰撞时,尾部碰撞杆将通过活塞顶杆带着活塞向前运动,向前运动的活塞将迫使活塞缸内的液压增加,增压后的流体将通过缩径阀高速喷到连接管中,由于缩径阀的节流作用,缩径阀前后有巨大的压差,将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这个向前的推力将使连接管处于挤压状态,也就是说机动车车身处于压缩状态,当碰撞速度较高时,机动车将发生严重变形,甚至可能将后排乘员挤死。也就是说,该专利在碰撞过程中机动车车身总是处于压缩状态,即该专利不能确保机动车车身在碰撞过程中处于拉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建军,未经凌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6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