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力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7206.9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森 |
主分类号: | F03B17/02 | 分类号: | F03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141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靠液体浮力与轮胎相互作用产生动力的浮力机,属发动机领域,可广泛应用于驱动发电机发电等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能依靠液体浮力和机械传动相互作用产生动力的发动机是专利号是:01103166.2的浮动机。存在的问题是:1.外形庞大,制造难度大。2.浮筒数量多,传动构件多,摩擦阻力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浮动机存在的外形庞大,浮筒数量多,传动构件多,摩擦阻力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力机。该发动机不仅能够依靠浮力与轮胎相互作用产生动力,而且,以相同输出功率机型相比较,稳定性提高,结构简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箱体内,轮胎通过轮毂被装配在输出轴上,通过装配在箱体上的轴承和定位轮组,使输出轴与转桶呈偏心的平行状态装配,并在箱体内充装有水或防冻液等液体,利用转桶将轮胎一侧压瘪形成的容积不相等,导致输出轴两侧的浮力不对称,形成输出轴的正负力矩和不相等,实现用液体的浮力驱动轮胎轮毂的运转,达到节约能源、不制造大气污染、不制造热污染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充气轮胎在气压稍低时可被压缩、可变形这一特征,强制其输出轴两侧容积的不相等,利用液体浮力的作用,推动轮胎、轮圈的运转,并驱动发电机或其它设备运转,节能、环保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剖视)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剖视)
图3为本发明大型结构主视图(剖视)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定位轮组,2.转筒,3.螺栓,4.轮胎,5.轮圈,6.箱体,7.环形腔,8.液体,9.轴承,10.轴承座,11.隔离垫,12.输出轴。
自转机的构造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充装有低气压的轮胎(4)通过轮毂(5)被装配在输出轴(12)上,并通过装配在箱体(6)上的轴承(9)和定位轮组(1)与转筒(2)呈平行状态装配,轮胎(4)的结构与汽车的轮胎相接近,由于在轮胎内所充气压比较低,可以不配置外胎,而直接选用加强型的内胎就可以满足运转需要,如果配置外胎,它的外胎可选用材质比较柔软,容易被压缩,容易变形的橡胶体,转桶(2)与输出轴(12)是不同心的平行轴结构,促成转桶(2)内径对轮胎(4)水平一侧的挤压,使这一侧的轮胎的容积缺失一部分,依靠液体(8)所具有的浮力,形成输出轴(12)的正负力矩和不相等。轮毂(5)可选用汽车轮毂或汽车结构形式的轮毂,如果制造成大型的浮力机,可制成在滚筒的外圆表面配备轮圈的结构形式,转筒(2)是用于压瘪轮胎(4)的,转桶(2)的两端的法兰状轨道是与定位轮组(1)配合使用的,可保证转桶(2)在转动时,径向不跳动,轴向不串动,并在转桶(2)的外径设置有环形腔(7),一方面是用于增加转桶(2)的强度,另一方面是用于增大转桶(2)的浮力,使转桶(2)处于所受浮力与自身重量相等的状态,减小摩擦力。在箱体(6)内充装有水或防冻液等液体(8),利用转桶(2)将轮胎(4)压瘪形成的容积不相等导致输出轴(12)两侧的浮力不对称,实现用液体的浮力驱动轮胎轮毂的运转。
浮力机的工作原理如附图3所示,浮力机的工作是利用转桶(2)将轮胎(4)一侧压瘪,压瘪量占轮胎总容积的15%,按附图3所示各部参数进行计算得出;单个内胎的容积是0.5(内胎断面半经)×0.5×3.14×5(内胎直径)×3.14=12.3245立方米,单个内胎被压瘪部分的容积是12.3245×15%=1.848675立方米,3个内胎被压瘪部分的容积就是1.848675×3=5.546025立方米,如果在箱体(6)充装的液体(8)是水,那么3个内胎被压瘪部分的容积所缺失的浮力矩就是5.546025×2.5(内胎半径)=13.86506吨米=138.6506千牛米。由于输出轴(12)和轮毂(5)两侧所配合的轮胎(4)对输出轴(12)的浮力矩相差138.6506千牛米,这一巨大的浮力矩所产生的驱动力靠转筒(2)和输出轴(12)所具有的摩擦力是阻止不了的,就可导致输出轴(12)两侧的浮力不对称,形成输出轴的正负力矩和不相等,实现用液体的浮力驱动轮胎轮毂的运转,并驱动发电机或其它设备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森,未经李树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72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式打印机构、热式打印机以及热式打印方法
- 下一篇:手柄式快捷指纹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