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液中聚噻吩分子链解缠结促进结晶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17779.1 申请日: 2009-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1696275A 公开(公告)日: 2010-04-21
发明(设计)人: 韩艳春;赵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J3/00 分类号: C08J3/00;C08L65/00
代理公司: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001 代理人: 马守忠
地址: 13002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溶液 噻吩 分子 缠结 促进 结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溶液中聚噻吩分子链解缠结促进结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噻吩作为一种共轭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半导体特性,在有机薄膜晶体管、有 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被广泛地研究[1,2]。在聚噻吩晶体内电荷倾向于沿 π-π共轭方向进行传输,无序区域严重阻碍电荷传输。因此提高聚噻吩薄膜的结晶性和提 高晶体之间互联程度对于提高其光电性能至关重要。为了得到含高结晶性的聚噻吩薄膜, 通常将溶液进行预处理增加溶液中微晶的含量。目前预处理的方法包括降温处理或者添加 劣溶剂来降低溶解度[3-5]。但是对于拥有刚性主链和柔性侧链结构的聚噻吩,分子链极 容易缠结。特别是对于高分子量的聚噻吩,缠结程度随着分子量增加而增大,严重抑制了聚 噻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微晶,并最终导致形成无序的大尺寸缠结聚集体。这严重影响了 溶液沉积形成聚噻吩薄膜后的聚噻吩结晶和有序聚集,降低了其光电性能。但是,对于如何 降低聚噻吩分子链缠结程度以利于其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微晶,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解 决方法[6](参考文献:(1)Kim,D.H.;Park,Y.D.;Jang,Y.;Yang,H.C.;Kim,Y.H.;Moon, D.G.;Park,S.;Chang,T.;Chang,C.;Joo,M.;Ryu,C.Y.;Cho,K.Adv.Funct.Mater.2005, 15,77.

(2)Sirringhaus,H.;Brown,P.J.;Friend,R.H.;Nielsen,M.M.;Bechgaard,K.; Langeveld-Voss,B.M.W.;Spiering,A.J.H.;Janssen,R.A.J.;Meijer,E.W.;Herwig,P.; de Leeuw,D.M.Nature 1999,401,685.

(3)Kiriy,N.;E.;Adler,H.J.;Schneider,M.;Kiriy,A.;Gorodyska,G.; Minko,S.;Jehnichen,D.;Simon,P.;Fokin,A.A.;Stamm,M.NanoLett.2003,3,707.

(4)Samitsu,S.;Shimomura,T.;Heike,S.;Tomihiro Hashizume,T.;Ito, K.Macromolecules 2008,41,8000.

(5)Berson,S.;Bettignies,R.D.;Bailly,S.;Guillerez,S.Adv.Funct. Mater.2007,17,1377.

(6)Yang,H.;Shin,T.J;Bao,Z.N.;Ryu,C.Y.J.Polym Sci.,Polym.Phys.2007, 45,13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聚噻吩固有的缺点,提供一种溶液中聚噻吩分子链解缠结 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聚噻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微晶的程度。为达到以上目标, 本发明中首先制备含有缠结聚集体/微晶和完全溶解的两相共存的聚噻吩溶液,然后对该 两相共存的聚噻吩溶液进行超声波振荡,促使缠结聚集分子和溶剂分子充分相互作用从而 实现分子链解缠结,得到分散到溶剂环境中具有较高扩散和运动自由度的聚噻吩分子。然 后通过溶液中已有的微晶为模板诱导聚噻吩的进一步结晶,或者通过溶液中单分子的扩 散、聚集和有序组装形成微晶,进而提高溶液中微晶的含量。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将浓度为0.01-5.0wt.%的聚噻吩加入有机溶剂中,加热至50-100℃使聚噻 吩完全溶解,然后在黑暗和无振动环境中冷却至室温,溶液颜色从亮黄色逐渐变至褐色,得 到含有缠结聚集体/微晶和完全溶解的两相共存的聚噻吩溶液;所述的有机溶剂是聚噻吩 的中性溶剂或者边缘性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苯、四氢萘或茴香 醚;

(2)超声波震荡仪器池内水温为室温,将含有缠结聚集体/微晶和完全溶解的两 相共存的聚噻吩溶液置于超声波震荡仪器内,超声波振荡0.5-10分钟,优选时间为4分钟, 促进分子解缠结和自组装形成微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7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