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淀粉基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7978.2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1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谭颖;王丕新;李洋;徐昆;孙淑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C08L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001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淀粉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基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 共沉淀的方式,将淀粉酯在水介质中自组装形成纳米微球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天然多糖同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高的病毒选 择性,因此,近年来多糖基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关注。淀粉是一种来源广泛且廉价易得的天然多糖,其作为制备纳米 微球的原料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淀粉原有特性的基础上,通过 简单的修饰,并将其制备成纳米尺寸的微球来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CN 101205304A公开了一种采用乳化-交联的方法所制 备的淀粉微球,该方法工序复杂,且大量乳化剂及油相有机溶剂的使 用给微球带来了麻烦的后处理工序。另外,该法所制备的淀粉微球尺 度在几十个微米左右,作为药物载体,其尺度相对过大。
中国专利CN 101574638A同样公开了一种使用高压均质乳化的 方法制备淀粉微球,其获得的微球尺寸相对较小,但是制备过程中大 量乳化剂及油相有机溶剂的使用仍然难以避免微球中有毒物质的残 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基纳米微 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淀粉基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淀 粉用酸酐或酰氯在50℃下酯化,淀粉∶酸酐或酰氯质量比为10∶15-20, 使其酯化取代度达到0.8~3,然后,取淀粉酯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将 水滴加到上述淀粉酯的有机溶液中,淀粉酯的质量g:有机溶剂的体 积mL:水的体积mL为0.01~4∶10~50∶20~40,待有机溶剂完全挥 发后,得到水分散的纳米微球溶液,干燥,得到淀粉基纳米微球;
所述的淀粉为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或豌豆淀粉;
所述的酸酐为乙酸酐、丙酸酐或丁酸酐;
所述的酰氯为乙酰氯、丙酰氯、丁酰氯或戊酰氯;
所述的淀粉酯为淀粉单酯或混合酯。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或四氢呋喃。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基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 法首先赋予淀粉一定的疏水性,然后通过共沉淀的方式,将其在水介 质中自组装形成纳米微球。
本发明研制的淀粉基微球尺寸可控,且粒径分布均匀。该方法操 作简单,由于含有主体物质是淀粉,该材料成本较低。
说明书附图
图1是本发明得到的取代度为3.0淀粉基纳米微球的扫描电镜照 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g玉米淀粉用20g乙酸酐在50℃下酯化,取代度为2.5。将 2克淀粉乙酸酯溶于20毫升丙酮,再将20毫升水滴加到上述淀粉酯 的有机溶液。待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纳米微球的水分散液。进 一步干燥可得淀粉基纳米微球。所得微球粒径为400纳米,粒径分布 为0.010。
实施例2
将10g玉米淀粉用25g丙酸酐在50℃下酯化,取代度为2.8。将 0.01克淀粉乙酸酯溶于10毫升四氢呋喃,再将25毫升水滴加到上 述淀粉酯的有机溶液。待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纳米微球的水分 散液。进一步干燥可得淀粉基纳米微球。所得微球粒径为80纳米, 粒径分布为0.017。
实施例3
将10g玉米淀粉用18g乙酰氯在50℃下酯化,取代度为2.0。将 4克淀粉乙酸酯溶于20毫升丙酮,再将30毫升水滴加到上述淀粉酯 的有机溶液。待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纳米微球的水分散液。进 一步干燥可得淀粉基纳米微球。所得微球粒径为560纳米,粒径分布 为0.027。
实施例4
将10g马铃薯淀粉用30g丁酸酐在50℃下酯化,取代度为3.0。 将0.5克淀粉乙酸酯溶于40毫升丙酮,再将40毫升水滴加到上述淀 粉酯的有机溶液。待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后,即得纳米微球的水分散液。 进一步干燥可得淀粉基纳米微球。所得微球粒径为90纳米,粒径分 布为0.010。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79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粘结漏钢连铸保护渣
- 下一篇:等温低温CO变换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