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8138.8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敏;徐云;刘志强;宋凤瑞;皮子凤;宫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现代中药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3/12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001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00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衰竭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脏损害进行性恶化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CRF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危重,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据统计,我国每年每1万人口中约有1人发生慢性肾衰竭(下称“肾衰”)[1],因此,肾衰是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慢肾衰最先进的方法是透析和肾移植(肾替代疗法)。但因经济和医疗条件所限,至今我国每年能接受透析疗法的患者只占10%[2],我国成功进行肾移植以来到2002年,肾移植共40393例,据文献报道[3],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为85%,5年存活率约为60%。慢性肾衰竭的特点是病程较长,错综复杂,本虚标实,治疗上多为标本同治,又有偏颇。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补肾健脾、调理脾胃、活血化瘀、通腑泻浊、清利湿热等[4]。
由于我国经济上不够发达,人口众多,尤其农村人口众多,发生慢性肾衰竭的病人也大多数在农村,即便是在城市,普通家庭也绝大多数不能承受肾替代疗法的经济负担。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衰,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因方便、有效,廉价使病人乐于接受,因此,对于广大农村和经济困难的病人,仍具有广泛的治疗前景和实用价值。(参考文献[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9.[2]关广聚.新编肾脏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1.[3]叶任高.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11.[4]郭彦聪,杨彦芳,李平.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3):178~179.)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成及重量配比如下:
按照君、臣、佐、使进行组方:肉桂、益智为君药;桃仁、薏苡仁、丹参、黄芪为臣药;木香、川楝子、乌梅、小茴香共为佐使药;肉桂11%~12%,益智8%~9%,黄芪16%~17%,丹参8%~9%,桃仁8%~9%,薏苡仁8%~9%,小茴香11%~12%,木香8%~9%,川楝子8%~9%,乌梅11%~12%。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肉桂11.11%,益智8.33%,黄芪16.67%,丹参8.33%,桃仁8.33%,薏苡仁8.33%,小茴香11.12%,木香8.33%,川楝子8.33%,乌梅11.12%。
下面,根据中医学理论,对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进一步予以说明:
方中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益智味辛、性温,归脾、肾经。有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肾,固精缩尿的功效。二药相伍,能够补肾阳,尤能使下焦气化,且能入脾温土,助脾阳,固护真阳,故为君药。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二药与君药合用主入脾经,对脾虚诸疾,尤有殊功。对脾虚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补气及利尿双效,合于君药,可充元阳,利生机。配以丹参、桃仁,祛瘀荡积,则瘀血祛,新血生,大有气血双补之妙。故四味药共为臣药。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 虫等作用。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之功效。三味药均具有行气止痛、舒肝健脾作用,起到气行则血行,活血祛瘀排毒的作用。乌梅味酸、涩,性温。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生津的作用。可补充津液的流失,四味药在方中共为佐使药。上十味药相伍,体现温补肝肾,化瘀利湿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现代中药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吉林省现代中药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