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8161.7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1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严铭铭;赵大庆;邓悦;刘威;张银玲;田雨;赵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P13/0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117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证”、“劳淋”、“尿浊”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
1、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淋证多由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是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淋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之为“淋闷”。《内经》云:“诸淋所发皆肾虚、膀胱湿热。”指出了本病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是对淋证临床表现的早期描述。《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诸病源候论》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而以“诸淋”统之。唐宋时期,淋证的分类更趋完美。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上述两种五淋所指的内容,其差异在于血淋与热淋的有无,根据临床实际,目前大多分为气淋、血淋、热淋、膏淋、石淋六种。《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将本病的病位及发病机制概括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张景岳在认同“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的同时,提出“久服寒凉”,“淋久不止”有“中气下陷和命门不固之证”,从而奠定了“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施治原则。
近代中医药研究,早期中医对前列腺炎的病因多从湿热论,治疗也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但对于慢性前列腺炎,单纯清利之法总体疗效并不理想。随着中医学对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入,众医家逐渐重视血瘀在本病发病和病程中的作用。前列腺属肝经循行部位,湿热蕴结,经络阻滞,则肝经气血瘀滞;又久病成瘀,因虚致瘀,亦致精室血脉瘀滞。
2、中医药疗法: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法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广为应用,据统计其应用率在78.59%以上。此外,还有以补肾温阳法、滋补肝肾法、健脾益气法为主结合清利湿热之品、活血化瘀之药。多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基础。中成药主要有以前列回春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均取得一定的疗效。
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采用中医药治疗,并结合常规西药配合治疗,如抗生素选用喹诺酮类或磺胺类药物常规口服,同时口服谷维素,会阴部及小腹部疼痛者加服消炎痛片,尿频者睡前口服普鲁苯辛,尿急或尿不尽者配服盐酸特拉唑嗪胶囊。结果显示中西药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疗效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
4、其他疗法:采用针灸、推拿、气功、理疗、坐浴、敷脐疗法。经尿道注药法、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和中药栓剂塞肛疗法等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组合物,能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于湿热瘀阻之慢性前列腺炎,症见小便淋漓涩痛等。
现代医学所称之慢性前列腺炎,祖国医学文献中虽然无此名称,但就其临床所见症状和体征,近似于中医学“淋证”、“尿浊”等的范畴。淋证多由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是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研究针对其湿热瘀络证而设,本证病因病机,大都为素体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老年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等,导致肾虚的病因,本证病因病机,大凡为以湿热瘀络为其病机核心。其病机特点为:一方面饮食不节,醇酒厚味,助湿生热,湿热蕴结,流注下焦,此病之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病久不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且湿热下注,易引发了气血津液的不正常运行和输布,湿热瘀血交结,从而出现程度不同的虚实相兼的情况。还有一方面,劳欲过度,肾气内伤,正所谓“肾虚而膀胱热也”的病理变化。因而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基本治法。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证”、“劳淋”、“尿浊”范畴。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日久不愈,反复发作,“久病入络”,瘀阻络脉,致湿热淤血互结,发为本病。该方针对此病机而设。
君用黄柏。黄柏,味苦、性寒、为清热泻火之佳品。既可解毒、又能利湿热、养阴、降火,如《本草纲目》载其:“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善治热淋、湿疹、瘙痒,现代研究证明有治疗前列腺炎的作用,故为主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未经长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1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确定岩电参数的方法
- 下一篇:无溶剂纺织复合材料用粘合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