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管引流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8475.7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苏西安;盛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申科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5/07 | 分类号: | F16L55/07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引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软管引流头。
背景技术
工厂、商店经常需要将汽油、煤油、盐酸等各种液体引流出来,而上述液体与水不同,不能采用口吸的方法来引流,尤其对于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强酸强碱、刺鼻等液体来说,其危险性更大,采用口吸进行引流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软管引流头,其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制造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引流效果好、干净卫生、不污染环境,通过不断推拉软管即可实现液体引流,并且根据引流时间和推拉次数即可对引流量进行判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管引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和对软管内的液体流通通道进行通断控制的球阀,所述球阀设置在软管内部;所述软管底部设置有液体入口且其顶部设置有液体出口。
所述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均与软管加工制作为一体。
所述液体出口的形状为倒漏斗状。
所述液体入口为与软管外径相接的圆筒状结构。
所述球阀设置在软管的中下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加工制作方便,成本低。
2、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
3、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4、干净,不会造成被引流液体倾倒、渗漏等情形,在不对周围其它物件造成污染的同时,也不会对引流人员带来任何不便。
5、不污染环境。
6、安全可靠,能重复多次使用。
7、适用范围广,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液体的性能相应采取不同材料的软管,通过本发明能简便、快速组装一个临时引流装置,从而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实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制造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引流效果好、干净卫生、不污染环境,通过不断推拉软管即可实现液体引流,并且根据引流时间和推拉次数即可对引流量进行判断,其可作为驾驶员经常行车的必备工具之一。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软管; 2-球阀; 3-液体入口;
4-液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软管1和对软管1内的液体流通通道进行通断控制的球阀2,所述球阀2设置在软管1内部。所述软管1底部设置有液体入口3且其顶部设置有液体出口4。
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入口3和液体出口4均与软管1加工制作为一体。所述液体出口4的形状为倒漏斗状。所述液体入口3为与软管1外径相接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球阀2设置在软管1的中下部。所述液体出口4外侧设置有防滑楞。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使用时,先将本发明插入被引流的液体中,当本发明向下运动时,被引流液体在大气压力和惯性作用下,从液体入口3进入软管1且经打开后的球阀2后进入软管1内部。当本发明向上运动时,由于球阀2中的球体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堵住球阀2的阀门,使得球阀2关闭,从而将进入软管1内部的液体保持在原有平面。
同理,当本发明再次向下运动时,液体同样在大气压力和惯性作用下,再次从液体入口3进入软管1内部。这样,不断重复上述上下推拉运动,即可实现将液体不断进入软管1内部的目的;最后倾倒本发明,进入软管1内部的液体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从液体出口4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申科电子研究所,未经西安申科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防眩灯
- 下一篇:抗泥沙型反冲洗背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