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管道多相流减阻效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8501.6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管道 多相 流减阻 效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水平管、倾斜管和垂直管等不同管道形态,用于测定多相流减阻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相流减阻技术具有广泛的内涵,包括聚合物减阻剂减阻、表面活性剂减阻、气泡减阻、水环减阻、纤维减阻等多种方式。有关减阻技术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对于单相流体流动过程的减阻,国内外不仅有了相当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专利技术,但是,对多相流减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缺少相应的专利技术。随着海洋油气资源与陆地边际油气资源的开采,多相流生产管线越来越多,高流阻是多相流的主要特征,在一些几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的油气水多相流管线中,由于多相流的高流阻效应。可以产生几兆帕(MPa)的压力降,这么大的压力降不利于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多相流减阻是一种节能降耗新技术,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对多相流减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明显增多,在多相流减阻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测定或评判各种减阻技术对多相流的减阻效果。
多相流管线是既包含水平管、倾斜管、垂直管等多种管路形态,又包含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分层流等多种流型的复杂系统。目前,对于多相流减阻,现有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延用单相流减阻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管道摩擦压降的相对变化率来确定减阻率,计算方法为减阻率DR=(Δpf0-Δpf-DR)/Δpf0,其中Δpf是管道的摩擦压降,Δpf0是没有采用减阻技术时的摩擦压降,Δpf-DR是采用减阻技术时的摩擦压降。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在没有采用任何减阻技术的情况下,使多相流以一定的体积流速在管道中流动,对于一定长度的管道测量其摩擦阻力并记录;而后在采用了减阻技术的情况下,使多相流保持与前一步骤相同的体积流速在管道中流动,对于相同长度的管道测量其摩擦压降并记录;再后按照前面的公式计算减阻率。对单相流,这一减阻效果测定方法既适用于水平管,也适用于倾斜管与垂直管。对多相流,这一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只适用于水平管多相流,以及倾斜管与垂直管中的均质多相流,而不适用于倾斜管与垂直管中的非均质多相流。石油生产管线中最常见的弹状流,天然气生产管线中常见的分层流与环状流等流型,都属于非均质多相流。
非均质是多相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相间存在相对速度,这一相对速度又称为相间滑移速度,即多相流某一相的运动速度比另一相要快。相间滑移速度是多相流相间摩擦的根源,通常引起多相流的摩擦能耗显著增大。对于水平管均质与非均质多相流、倾斜管均质多相流和垂直管均质多相流,壁面摩擦和相间摩擦所引起的能耗都体现在了摩擦压降中,这些情况下采用现有的流动减阻测定方法来评价多相流减阻效果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倾斜管和垂直管中的非均质多相流,包括倾斜管分层流、弹状流、环状流,以及垂直管弹状流、块状流和环状流等流型,流体与壁面的摩擦和各相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能耗并不都体现在管道的摩擦压降中,这些情况下采用现有的测定方法来评价多相流减阻效果是不准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减阻效果测定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多相流减阻效果的测定方法,可用于评价减阻技术对多相流的减阻效率,适用于水平管、倾斜管、垂直管等多种管道形态在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分层流等各种流型下的减阻措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测定管道多相流减阻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首先确定管道尺寸与管道形态。管道形态通过管道倾角θ值的大小确定:θ=90°为垂直上升管,θ=-90°为垂直下降管,θ=0°为水平管,0°<θ<=90°为倾斜上升管,-90°<θ<0°为倾斜下降管;
(2)核定多相流工况的流速、温度、压力、流体物性参数,计算其均相密度;依据与管道形态相对应的多相流流型图,对于水平管,可由Mandhan(曼德汉)流型图或Baker(贝克)流型图判定;对于垂直上升管,可由Aziz(阿齐兹)流型图判定;对于步骤(1)中的其它管道形态,可由Taitel(泰特尔)流型图判定;
(3)在没有采用减阻措施的情况下,对于核定的多相流工况与流型,获取多相流体积平均密度及摩擦压降;
(4)计算没有采用减阻措施时的多相流摩擦强度ξf0:
ξf0=Δpf0/Lp+(ρT0-ρs)g sin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功能防盗锁
- 下一篇:多功能外置安全部件的电子签章